3、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强烈推进
建立人才引进制度,重点引进管理人才、策划人才、专业艺术人才、文化科技人才。区级文化事业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不低于80%。每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配备3名以上人员。每个行政村都配备1名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文化指导员)。区级文化单位在职员工参加脱产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15天,镇(街道)、社区(村)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
(注9)
4、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支撑、资金和技术保障工作力度加大。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健全领导和工作机制。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制定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相关规划、政策、措施。建立政府以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专家咨询制度、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运用的公众参与制度,形成政府宏观管理、行业协会参与、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管理模式。按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令》和文化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编制的《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无偿划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用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费得到落实。2012年期,每年设立公共文化发展专项资金1500万元,主要用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维护、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服务、公共文化制度设计研究、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
(三)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1、误以为“政府主导”就是所有公共文化服务都由政府来提供并确定提供什么,公共文化供给
主体单一。金水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供给方是地方政府,大部分的公共文化服务社会是财政拨款建设。国家无偿投入,社会无偿消费。一切文化活动都是在政府的机会下进行,政府包办各类的文化公益事业,管理权和经营权没有分离。不只是金水区这样,实际上我国很多地方政府都存在同样的问题。只注重了公共文化服务以政府为主题,但是忽略了其他社会组织的力量的参与,只有其他力量的有效参与才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满足不同层次公民的需求。再有,公共文化服务应当做到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公共服务不完全等同于免费服务。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免费项目不是因为资金短缺而难以为继,就是因为无法保证品质而无人问津。没有经营、效益、市场的理念,文化事业不会有很好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效益也会存在问题。只有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梳理以政府为主题,依靠多种社会力量进行公共文化服务的理念,才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公共文化服务要标准化、均等化(却没有做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公共文化服务意识
不够。我们可以看到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主要的项目就是图书馆、电影(还不是电影院),在新建的所有镇、农村图书馆中,能够存活下来的屈指可数,正在发个挥作用的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公共文化服务固然需要标准化、均等化,但那是在最基础需求的层面上,因时、因地、因受众不同,就应该有所区别对待。
比如在郑州及周边六县一区,有不少非常优秀的非政府文化组织:济善书院(有自办国学幼儿园、有国画班、古琴班、萧、茶艺、香道、书法等等),这里面古琴、香道是被遗忘很久,远离大众视线的传统文化,在这里因为爱好、传承被再度激活、绽放。人们根据自己不同的兴趣爱好参加不同的班次学习。这里还有很多朋友愿意做义工,为心里的一脉知己淡雅芬芳。这个组织不纯粹以盈利为目的,所有的老师除了在这里授课,还有另外的主业。像这样美好成熟的组织,政府应该放下身价,商讨合作。
登封作为一个旅游胜地,同时也是三教合一的地方,路上随便一个人都会给你讲出道家、佛家和儒家的三两理论,而且民间自建的书院众多,这样的地方如还和相对落后一点的地方一样,难免让群众觉得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未免小儿科了。
3、公共文化服务做了免费或者优惠提供,公民缺乏主动参与意识,没有收到预期效果,没有有的放矢。因准备本次文档才收集了诸多的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文件,忽然发现2012年如此大的动作,我及周围的朋友知之甚少,除了知道新盖了大型图书馆,偶尔听说在城中村有免费电影外,如此惠及大众的好政策,我们居然知之甚少。原因有二,一个是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出发点和政策都是好的,却没有有效的传达;其二是民众因不清不楚进而缺乏主动参与意识,进而没有互动,也就不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4、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员缺乏、工作还没有完全沉下去、公共文化服务意识缺失。补充专业公共文化服务人员不是招几个人就可以满足的,即便是专业人士没有数年的历练、没有真正了解他所负责的领域和区域人员特性,不可能做好上传下达,有效整合所有可利用资源。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不但要有专岗、专人,还要将文化服务的任务落实到位:首先,要结合本辖区分片分步骤做详细的调研,归纳分析区域范围内人口构成情况(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目前文化项目等等),这样才能根据人员特性分析出是否缺文化服务、缺什么样的文化服务、怎样更好的提供和引导文化服务;其次,深入到辖区范围内详细了解社会文化服务组织或者机构社团等具体的经营状况,受欢迎程度,所提供的文化知识教授、传播等是否符合国家主导方向,有没有低俗甚至妖魔化的成分。如果有及时教育规避引导,如果没有而且十分受人民欢迎,那么就该学习并运用政府的优势支持并推广,使之壮大并更加丰富。
三、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对策
(一)增强提高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自身素养及文化综合素质、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1、确立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理念
“服务型政府”建设最主要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为公民服务。人士社会发展的主体,确立保障“公民文化确立”的理念,真正倾听公民的呼声,他们想要什么,或缺什么,从而有的放矢。否则就是政府拍脑袋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做了大量工作,花了大笔的资金,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开放了所有图书馆,却是在大家都繁忙上班的时候;放了无数场免费电影,可惜都是毫无新意的老片;在农村设图书馆,里面却没有实用的书籍;在城市办社区图书馆,却不知道大家家里的书比馆里的还新;费劲得请了教授讲美学,殊不知上一堂普通的国画课,快乐中便懂得了配色和以小见大。等等,一切皆因没有很好的确立“公民文化权利”,没有真正从公民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2、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化发展
依然是上面的矛盾,在公共文化服务中要确立政府的主体作用,同时应形成多元化治理的局面。
政府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体量较大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去,比如说随处可见的图书馆、方便的借阅体验、运用云端随时调阅各种图书馆的海量资源等等。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企业、社会、非政府组织及个人的作用,在政府的主导下,共同治理公共文化服务事业。
(二)综合运用好互联网加、各企业、民间文化组织、文化体制等多方面的作用。
1、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善于运用好各种传播平台,充分发挥民间自发形成的文化组织、团体等的作用。还是以济善书院为例,他们有自己2000平米的实际经营地,还开了微店,自建了两个微信群,一个“书画群”主要都是在书院学习书画的成人还有老师及爱好者;另一个是“心情不错”主要是古琴古筝学习者和爱好者。通过群的形式增加书院和爱好者的粘性,还不断扩充新人入群,在群里大家更针对性的了解到哪里有画展、古筝表演、古琴表演还有香的雅集。政府对于这样的民间书院文化组织就应该善加利用,目前书院里有三个大茶台,8个卡位只用于自用朋友接待,基本闲置,准备找人合作经营,充分发挥效用,还有新装修好的空置教室7间准备引进家庭烘焙课程,还有射箭课程。政府应主动联络,提供免费的宣传、组织人员参观学习、组织相关比赛并建立更宽阔的互联网平台等,引发更多的人关注并参与,与此同时,书院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配合政府提供进入社区的免费文化表演和宣传、初步的传授。如此相辅相成,事半功倍。
2、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传媒产业制高点。虽然郑州报业集团形成了“五报三网二杂志”、《郑州观察》《身边》《豫头条》等客户端,以及上百个微信公众号的全媒体宣传矩阵;郑州人民广播电台打造的“蜻蜓•河南FM”发展用户600万人,页面每天访问人数超过50万人次,现代传播体系正加快建成,但是这些才刚刚开始,怎样带动更多的传统宣传部门、单位及正在从事文化事业的企业广泛深入地运用新技术,形成自己独特的科技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还要让这些本身就拥有传统资源及政府资源的媒体和民间文化组织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3、充分发挥各类企业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来。
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研究(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