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题切中受众要害
一档节目是否受欢迎,取决于受众的关注度,网络中许多人自诩为“吃货”,所以美食就是这样一个天然好题材。但是,美食节目已多如牛毛,如何创作才能不落俗套,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美食节目是《原味》首要解决的问题。《原味》把视角放在了追寻食物的本味以及对土地的感情上。这个选题的定位一下就切中了饱受食品健康、滥用食品添加剂、污染等问题困扰的受众们的要害。
此外,《原味》的主要受众是活跃在网络上的年轻网民。2016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5 年 12 月,我国网民以 10-39 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 75.1%:其中 20-29 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 29.9%,这类人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85后到90后这个年龄段。一项90后网民网络媒体访问分类型TGI(目标群体指数)排名中,购物、娱乐、视频分列前三位,《原味》恰恰满足了目标人群的根本需求。
2.符合网络阅读习惯
《原味》只有5集,每集也只有15分钟左右,短小精悍,每周一集碎片化的设置更加符合受众的网络阅读习惯。除了5集《原味纪》,网页上还有19集的番外篇,以及原味厨房等内容作为延伸阅读,这些内容构成了有机的超文本,用户只要连接到一个网页,在链接字上用鼠标一点就可以访问相关的其他网页。这种方式恰恰适应了人类的思维方式,改变了我们传统的阅读方式,极大地方便了用户。[1]
3.真人秀讲出好故事
真人秀的玩法已被《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等栏目在网络上玩得炉火纯青。《原味》则以大厨下乡为主线,讲述欧阳应霁寻找食物本原味道的故事。欧阳应霁不同于当红艺人,他虽然是著名的美食家,却更像个小资文人,他没有多少接触土地的机会,所以,节目以香港城里人第一次下乡的视角展现追寻自然食材的过程,满眼都是新奇,满心都是惊喜,再加上他对美食专业的解读和体会,真人的代入感让受众犹如身临其境,网友经常会忍不住反复点击观看。
4. 节目完美整合电商
纪录片与电商相结合,这是以前在传统媒体上无法想象和实现的,但跨媒体传播却具有了实现的可能。在美国,广告仍然是网播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电子商务是第二个重要的收入来源,60%的网播公司在其站点上提供电子商务服务。[2] 优酷总裁魏明在接受访问时就曾表示,《原味》的创作就是要让互联网带给大家触手可及的感觉。这部有着互联网基因的《原味》通过优酷的边看边买功能开辟了新玩法,让网友拥有“看、买、做、吃”一体化互联网新体验,这是互联网纪录片带来的突破。
5. 周边产品完善品牌
一般来说,周边产品是指动画、漫画、游戏等作品中衍生出的商品,包括玩具、文具、食品、服饰、电器及各类生活用品等等,用以完善品牌内涵,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原味》较好地引入周边产品这一概念,成功开发了围裙、环保购物袋、拎包、手机套等印有节目元素的相关产品,进一步完善了节目的品牌,丰富了节目产品的宣传推广。
二、《原味》与《舌尖上的中国》的传播比较
很多人称《原味》为网络版《舌尖上的中国》,但两者的主要区别并不在于一个在网络平台播放,一个在电视平台播放,播出平台的不同,而在于在两个不同播出平台上,节目形式和功能具有本质的区别。
(一)开启电视节目传播新媒介
《原味》的摄制团队与《舌尖上的中国》的团队没有特别大的差别,从这个角度讲,将《原味》定位为电视节目也不为过,但是电视节目在网络平台上播出就会受到互联网基因的影响产生变异。
1.网络传播具有优势
(1)快速更新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2/6/6
新媒体技术下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与发展——以《原味》为例(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