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科学错题资源“再学习”的实践与思考(三)
在反驳中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迁移能力和反向思维能力,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辨析、比较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单一的局面,给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而且学生在发现错误、修正错误的过程再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还可以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错中编----利用改编错题拓展思维,引领学生再学习
在学生在多次解答同一个题目之后,可能会把答案熟背下来,也可能因为机械重复而产生倦怠心理。科学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仅仅局限于正确解答错题,不一定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科学成绩。让学生在正确解答错题的基础上,根据错题编发题目。能编发出题目,就是对错题有了个深层次的掌握和运用。不同的人编出不同难度的题目,也能达到某种意义上的分层教学。
例3:在学习物质组成过程中,常有求含量的问题,已知FeSO4和Fe2(SO4)3混合物中含有S的质量分数为a%,求Fe%。
刚开始学生无从下手或不会做,对于这类错题,教师先讲解解题的方法:
(由于S原子和O原子以1:4共存,则混合物中氧元素质量一定是硫元素的两倍,即O%=2a%,则Fe%=1-3a%)
以下是学生根据这题的一些改编题:
有的提出MgS 、MgSO3、MgSO4三种物质混合物中含S为a%,求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有的学生提出含4种元素的NaHS、 MgSO3 、NaHSO4混合物中含S为a%,求O%. (NaH相当于Mg)
有的学生更是创造性的联想出原子间看似没有一定比例关系的C2H2、C6H6、CH3CHO混合物中含碳量为a%,求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学生自行总结出了一套在知道一种元素含量的条件下,如何求出含三种或四种或五种元素混合物中其他元素含量的方法。
在思维方式上,引领学生进行广泛的联想迁移,使知识在学生脑中形成一个立体网络,使再学习得到有效地扩展。通过编写题目,学生自己错误率急剧下降,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持久兴趣。通过学生在错题资源方面的自主探索,让学生创造性地再学习。
4、错中合----通过合作交流错题,引领学生再学习
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是创造教育的终极目标。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应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讨论和交流,可以取长补短,避免重蹈其他同学覆辙,实现错题资源的再学习。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创设一种群体合作解决问题的情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合作交流中进行知识的再学习。
例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当中,有明确的要求,就是必须是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去除以溶液的质量。在20℃时,将40克食盐放入60克水中,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让学生自己在草稿纸上写出解题过程;(大多数学生会列出:
×100%=40%)
(2)分小组交流:判断谁的解题方法正确,产生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今后遇到类似的题应该注意什么?
(3)思考:还有哪些关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易错题。
讨论后学生得出:相关的易错题如20℃时将4克SO3通入96克水充分吸收,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0℃时将4克胆矾通入96克水充分吸收,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0℃时将4克熟石灰通入96克水充分吸收,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归纳出:要考虑溶质的质量是否是4克,有没有全部溶解等这些解题的关键点。
这样,学生在小组讨论时便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不仅能找到正确的解法,而且能根据正确的解法说出自己解错的原因所在,让“同学”一词的涵义更加深刻具体,从而逐步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这样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可以消除学生中潜在的隐性错误,使班级的“静态的集体力量”变成动态的集体力量。只有相互切磋、启发,智慧才能产生火花,创造性思维才能展现,学生个性才能发挥,创造知识的能力才能逐步提高和发展。
利用科学错题资源“再学习”的实践与思考(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