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小测”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四)
五、“课前小测”取得的效果
(一)磨练意志,强化学习心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发现一些脑袋瓜子比较灵活的学生学习总是不够踏实,基础题不愿做,做难题又得不到高分;而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常常感叹对做过的练习中的错题又没时间去消化掌握;大部分中等生倒是能听从老师的复习安排。为此,借课前三分钟教学活动尝试,将上述矛盾问题可以一齐解决。实际上,每次最受益的常常还是一些中等生,因为他们的复习与老师的计划一致,学习扎实,态度又踏实,学习中的疑点都得到了解决;大多数基础较差的学生每次都有进步,他们从中也看到了学好的可能,获得学习的动力,产生学好的愿望和信心;唯有自以为脑袋瓜子灵活的学生受挫的机会多一些,常常是反应快正确率低,这些学生常需多次碰壁之后才正视自己的问题,激起克服困难的决心。同时,在有限的时间内,由于熟练程度不够,思维存在极限性,想不到的情况也会出现,这自然会给学生敲个警钟……“你还不能骄傲,学习更不能浮躁”,在一定程度上也算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坚定了将课前小测中利用充分的决心。
(二)独立作业,培养优良学风
“课前小测”采用当堂完成。学生真正做到了独立完成作业。这样,能进一步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思维能力。加之教师在场,完成即交,学生解答的独立性远胜于课外作业。经常小测,严格训练,能让学生自觉地塑造自己,逐步端正了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作风。
(三)及时反馈,巩固基础内容
由于“课前小测”是带有诊断性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输出的知识信息有效程度如何,要看学生对输入来的信息有效转化率怎样?这种转化通常通过作业,课堂练习,考核反馈出来。课堂练习与课外作业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因而二者原则上是不能互相代替的,虽然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可以从他们的作业反馈出来,但在当前学风还不十分正的情况下,特别在我们这样的一般农村初中的部分学生中,不可否认抄袭作业的陋习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根据我们观察抄作业的现象还比较多。所以教师辛辛苦苦批改作业之后所获得的信息有时是失真的,因此学生在有些知识掌握上的薄弱环节直到单元测试或考试时才如实反映出来,这种反馈信息来之过晚,纠正又不及时,而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定势一旦形成,改变就较为困难,这就不利于教师实施调整措施。而“课前小测”是在教师指导组织下进行的,有一定的课堂纪律约束,因此通过“小测”所反馈出来的信息比较及时也比较真实,正如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所说:“有效行为必须由某种反馈过程来提供真实信息,来了解实际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所以我们认为“课前小测”能诊断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利于老师采取调节措施。
(四)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养成专注学习的习惯
几年来,实施“课前小测”后,我们老师先后带领的班级学生的平均成绩明显提高,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集中,课堂教学效益得到提高。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在大脑皮层相应区域形成了优势的兴奋中心,在优势的兴奋区域内,旧的暂时的神经联系容易恢复,新的暂时神经联系容易建立,人们就能清晰地反映那些处于优势兴奋中心的刺激物,而离开其他刺激物,这便是注意的指向和集中”。在课堂教学中集中和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而注意又有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之分,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参加,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自觉性强,为人的意志努力所制约,比较稳定持久,在课堂中如果学生维持有意注意的时间越长,注意力越集中,那么大脑的思维容量就越大,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也就越深。我认为“课前小测”对重视和培养学生有意注意起到积极作用,因为教师上课讲授的知识点需当堂通过练习来检验接受情况,这就增强了学生保持高度注意力的自我意识和紧张意志。不少学生说:“以前上课较随便,我爱听就听,不爱听就不听反正回家可以重新看书,而进行“课前小测”后,上课非得集中注意,否则就不能完成快速小测的试题。”这样久而久之,上课效率大为提高,随之我们的学生成绩也显著上升。
(五)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课前小测”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