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常见试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摘 要 在九年级科学教学中,往往习惯就科学试题讲科学内容的方法进行复习,易使学生思维定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出现平常测试科学成绩尚可,但在中考中科学上线人数远低于其它学科的现状,于是本文通过对隐含条件的试题、信息给予式的试题、研究性试题、开放性试题的解题方法进行阐述,并将其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使学生更好掌握解题的技巧,提高实际解题能力,在考试中能较快揣摩出试题旨意,迅速而准确的解答试题。
关键词 试题的隐含条件 解题方法 研究性试题
传统的科学教学以教师传授新知识为主,在例题中应用新知识,到习题中去巩固已成为固有模式。这种练习的模式淹没了学生的自主思维和创新思维,从而使学生成为新时代的“书呆子”。新《科学》课程的设计是以学生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以学生的经验来整合科学知识。所以现在的中考试题在设计模式上表现出一种变式,而这些新题型的设计,已经开始显示出了科学的本质,改变了过去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成绩的状态。通过这些新的题型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扩大视野、增强思维的变通性,进而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但学生在考试中遇到新问题时,总表现出不知所措。关键在于他们没有学会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应该组织有效的习题解答教学,帮助学生在形态各异的题型分析和对比中,找出共性,洞察共性,扫除固定思维的障碍,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下面我就从具体的试题中阐述解题方法。
一、隐含条件试题的解题方法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些题目中的条件在实际中是很难具备,我们教学中要善于创设特定的条件;有些题目中出现了一些现象,而条件隐含在现象之中。怎样快速、准确地找出这些隐含条件是解答这类习题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把握。
1、了解一些固定的说法,并从中找出隐含条件
课本中经常有一些固定的说法来说明事物出现的现象,而这些说法由于被约定俗成,已经具有固定不变的含义,在试题中这些条件被省略。我们了解了这些说法也就是知道了这些隐含条件,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渗透这方面的教学内容。
如“物体在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其隐含条件为:物体不受力或者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运动”,其隐含的条件为:不考虑摩擦,“接在照明电路中或接在家庭电路中的用电器”就意味着其电压为220伏。
如(2008.杭州)如图所示,水平桌面的右端固定一定滑轮,轻质小盘通过一根绕过定滑轮的细绳与桌面上质量为0.4Kg的木块相连。当小盘内放有重力为0.5N的砝码,木块未被拉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N;当小盘内放上重为0.6N的砝码时,木块正好作匀速运动,当小盘内放上重为0.7N的砝码时,小盘拖动木块运动,当小盘落在地面上后,木块继续运动,此时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__N。
解析:仔细分析并不难,此题分别利用“木块未被拉动”即在静止状态及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平衡力作用的隐含条件来使问题迎刃而解。
2.抓住一些关键的字眼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不应该急于教学生怎么做,计算方法是什么,而是指导学生认真读题,怎样从题目条件中找所问问题需要的信息,即一些关键的字眼,在解答试题的过程中,这些关键的字眼,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根据题中的细节联系课本知识进行解答。
如(2008.杭州)某同学将甲、乙两种植物种植在成份相同的土壤中,分成A、B、C、D四组(如图所示),其中B与C组遮光,降低光照30%。请回答下列问题:
初中科学常见试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