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价 (B) -3价 (C)+1 价 (D)+5价
解析:此题的信息是PH3和NH3的组成类似,潜在的信息是在NH3 和PH3中N和P的化合价是相同,所以P在这是-3价。
评析: 由以上两例不难看出,解答这类试题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能对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检索、理解、分析和概括,通过联想并灵活运用所学科学知识才能使问题得以解决。
四、开放性试题的解题方法
科学开放题是指题设条件不确定、解题方法多样化、答案不唯一的试题。这有的是条件开放、有的是结论开放、有的是解题的策略开放。它思维方法的特点是多样性、变通性、独特性。可以起到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因此在最近几年的试题中经常出现,特别是在竞赛性的试题中出现。
要做到正确地解答开放性试题,就要灵活地运用科学知识,即对课本给出的概念、规律、定理进行准确的掌握;对概念、规律、定理中出现的现象、状态、情景以及由此而引申的图形、图像加以理解,要做到活学活用。下面我就几种典型的题型进行阐释:
1.条件开放型。
所谓条件开放型就是给出问题的结论,要探求结论成立的条件,但满足结论的条件往往又不只一个。所以解答方法不是唯一,答案呈现多样化,在解答时要求学生善于从问题的结论出发,多条途径来寻找原因,动态地分析所有可能的情况。
如小明在实验时想要一个100欧的电阻,现在实验室有阻值是200欧的电阻,300欧的电阻,还有阻值为60欧70欧10欧40欧等的电阻,但没有100欧的电阻,请你来帮助他选择其中的 和 两个电阻来获得。
解析:本题的条件中有多余的,且答案也不固定。在具体的解答时我们可以从串联和并联两个角度出发,即可以是60欧和40欧的两个电阻串联,也可以是200欧的电阻两个并联。
2.待求结论开放型
所谓待求结论开放型是指问题的条件给定,根据条件探究相应的结论,而符合条件的结论往往是较多的。要解决这一类型的试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认真的思考,合理的猜想,大胆的质疑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2008.杭州)小明在研究人体呼吸过程中吸入、呼出气体的成份变化。他从网上查到以下数据: 呼吸过程中气体成份体积的比较
气体 吸入的气体(%) 呼出的气体(%) 肺泡内的气体(%)
02 20.71 14.60 13.20
C02 0.O4 4.30 5.30
H20 较少 5.50 5.30
N2 78.OO 75.10 75.50
现有两个相同的软塑料饮料瓶,瓶内分别装有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可以选用的仪器和药品有:水槽、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请帮助小明设计两个简单且现象明显的实验来区别哪瓶装的是人体呼出的气体。简要写出实验的步骤和观察的现象。
实验一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加以区别。
实验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加以区别。
解析: 本题的结论是开放的,解决问题可以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思索:如往两个饮料瓶中倒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旋紧振荡饮.根据料瓶被压扁程度的现象加以区别;也可以两个饮料瓶中分别滴加几滴石蕊试液,根据颜色变化的现象加以区别;还可以取两个相同的水槽,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将这两个塑料倒扣入水槽中,根据塑料饮料瓶中液面上升的高度来加以区别。
3.解答方式开放型。
所谓解答方式开放型是指解答方式多样性、解答过程需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这就要求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灵活地运用解题方法。
如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时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黄铜(铜锌合金)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现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别真假黄金,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
解析:此题解答方式多样性,开放性强,可以选择物理方法也可以选择化学方法,从而答案也具有多样性。
可以利用黄铜(铜锌合金)中锌与酸反应;金属与可溶性盐反应;铜在受热时与氧气反应,金化学性质稳定的原理及黄金密度大,合金硬度大的物理性质。评析:开放型的试题,在考试后的反馈中发现,只要教师把实际的情景分析清楚,学生很容易上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以后具体的教学中应让学生独立分析与思考,避免机械训练,学会从题中提取有用、有效的数据,自己组织语言表达。
五、研究成果应用
从以上可知科学试题的讲评不能浮于表面,停留于指出不足,改正错误及讲解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一起将试题归纳总结,可按知识归类,也可以按错误类型归类,亦可按思想方法归类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升华。以加深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记忆,强化公式、原理的运用;以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使能力得以升华。
总之,在现在的中考中,新型的试题层出不穷。我们根据有效的习题课教学,帮助学生分析、概括并归纳出科学规律,进一步利用这些规律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如何利用已有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去设计探究科学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学生在解答完试题后获得一种成就感,使各种解题方法在解答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应用,达到了“授人以渔”的目的。
参考文献:
《九年级上科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物理教师》2007/7 物理教师编辑部出版
《教学月刊中学版》2007/5 教学月刊社出版
《浙江省中考试题精粹-科学》 浙江中考命题研究编
《教学策略》 李晓文 王莹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