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是教学原则之一。“课前小测”时,我们老师应多关注“三后”对象——关注“学习落后”学生的解答情况,关注“后三排”学生,关注“课堂教学后期管理”。适时指出他们可能存在的问题,点拨思路,调整教学策略。有些典型错误,在评讲时要纠正。一般经过简评后,学生大多能正确掌握,个别学生可能需要特别辅导。专家们研究认为:最初的错误是很难纠正的。在学习的早期应多给指导,宁愿在开头尽量避免错误,而不应等到错误发生以后再去纠正。“课前小测”恰能更好地实施因人而异的“学习的早期指导”,弥补班级授课制的不足,更有利于加强后进生基础知识的教学,促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六)减轻学生负担
在2008年的12月,我校就“课前小测”是否增加学生负担,或使学生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学生是否欢迎?等十项相关内容进行全校学生问卷调查。我们的调查表明80%生认为并不增加负担,原因是①实施课前小测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措施事先已向学生讲明,所以他们并不感到“突然袭击”,不会导致过分焦虑。②随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基本可达到当堂内容当堂巩固的要求,减少了回家复习时间。③由于课堂教学重视练习,一些习题能在课堂得到解决,减轻了课后作业负担。④由于重视了平日的练习,相应减轻了单元测验及考试前的复习负担。
六、“课前小测”的反思
(一)把好时间关
由于是课前小测,时间一般一定要尽量控制在5分钟,最长不能超过10分种。这一环节实际上是教学环节中组织引入或复习提问等组成部分,时间太长,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以及课时要求中的规定教学内容的完成情况。
(二)控制试题质量关
尽管是根据不同目的要求进行设计试题,但要严格控制好试题的质量关。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试题一般不要偏离要求,不出现难题、偏题、怪题以及纯粹的技巧题目。题目一定要精,一定要解决教材要求的重中之重,南中之难,一定要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科学知识;一定要解决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
(三)做好反馈文章
当测试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时,老师需要对问题的分析透彻。问题呈现在面前时,教师应查找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是知识讲授不透?是教学方法不妥?还是知识点拨不恰当等。随即将学生暴露出的问题予以解决。要让学生从心里明白错在哪里,原因是什么,以完善学生脑海中的知识结构。
(四)量的积累,产生质的飞跃
课前小测能不断地督促学生复习,不断地纠正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既磨练学生的意志,也促进学生对双基的掌握。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发现自己的解题能力提高了,概念、定律理解更准确了,知识运用更自如了,自信心增强了等。实践还证明,在备考复习中,坚持课前小测的教学环节,对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复习效益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2.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皮连生《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 蔡敏《当代学生课业评价》上海教育出版社
5. 吴增强主编《现代学校心理辅导》
6. 《中国教育报》2009年3月6日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