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教师与学科魅力 细化教学管理——科学教学中如何有效促成学生乐学会学的探究(二)
作为教师既要注意到自己的外在仪表形象,也要具备美好的内在素养。然而如果除了上课,很少与学生接触,不尊重学生,不关心学生,学生就会对你敬而远之。那么,这样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也是不完美的。为此,教师应有博大的心胸、豁达的心态,要常与学生接触交谈,善于倾听学生心声,虚心接受学
生意见;尊重、关怀和理解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都有被尊重、被理解、被肯定的需要。尊重绝不等于纵容,她往往可以唤醒人的良知,常常可以产生无法估量的教育效应。你热爱学生,学生反过来也会尊敬你,热爱你。一般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即亲“好生”疏“差生”。这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就不会完美。事实上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爱,渴望老师尊重他们,能给他们指点迷津,使他们能在同学和老师的心目中占一席之地。所以,教师对“差生”不能疏远,更不能另眼相看。教师要“宽以待人”,宽容的目的在于给犯错误的学生以改正的机会,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促使他们从思想上深刻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努力加以改正。所以,对待“差生”,教师要亲近他们,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并及时地从交谈中得到信息反馈,进行多种形式的赞扬和引导,同时也不放弃友善的批评,使学生真正地理解老师的工作,它包括严格的要求和批评,这都是为了他们的进步和成长,从而沟通师生的感情。这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才会越来越完美。
总之,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能直接影响着学生品德的塑造,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能促成学生乐学会学,影响着学生的一生。
二、充分展示科学学科的魅力促成学生乐学会学
兴趣往往是成功的第一老师,作为教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了如指掌,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关心、照顾到学生的兴趣,使之放出最大的光和热。有些兴趣尽管与学习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也不应用简单的方法减弱它,相反应理解并强化学生的兴趣,继而把学生的兴趣转移到“单调、枯燥、艰苦、严肃”的学习上来,在学习中逐渐培养新的兴趣。
(一)充分挖掘利用教材的呈现方式促成学生乐学会学
我们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科学(7~9年级)》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具有以下特点:1.教材提供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注意从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出发,再回到科学在生活和社会的应用中来;2.教材都能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活动,能够提供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的机会,引导学生间的讨论和交流;3. 教材的呈现有一定的开放性,如用“信息搜索”等栏目学生从各种渠道去搜索信息,特别注意从网络上搜索信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介绍科学发展的前沿,激励学生对科学发展的关注,给学生提供的问题的答案也不一定是唯一的,以培养学生多角度发散性思维的能力;4. 教材提供了相关的拓展内容,如有的内容用一些“小资料”、“阅读材料”、“阅读与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等栏目呈现出来,这样有利于广泛地提供学习背景,以实现多重课程目标。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利用教材的特点展开教学,促成学生乐学会学科学。
(二)给每节课开好头,激发兴趣促成学生乐学会学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要使开场白起到激起学生兴趣,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就必须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言。比如初一新生第一节科学课的主题是“科学在我们身边”,这节课是“科学探究”部分的入门课。通过从奇妙的大自然和不断变化的自然界等方面着手,把刚迈入初中学习阶段的学生由对自然现象的好奇转化为对科学的向往。我先来了一段精彩的开场白,之后我借助多媒体以形象的图片、动画、录象等方式呈现神秘的奇花异草,动物一些特殊行为及仿生学在军事和民用的发展前景,其间穿插一些科学家的趣闻秩事。这样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使学生整个身心都融于生生不息、奥秘无穷的自然界之中。最后精心准备一些小实验,如发电机演示模型,请同学到讲台上摇动摇柄,会发现小灯泡亮了;将一根光亮的银白色的铁丝插入蓝色的溶液中,再取出时,颜色竟然变成红色了;取一瓶无色的溶液,倒入试管中少量,用胶头滴管另取无色溶液滴一滴于试管中,溶液竟变成红色了;取一瓶矿泉水,上面的盖子拧紧,在瓶底扎一个洞,水竟流不出来,将盖子拿走水马上流了下来;做马得堡半球实验时,同学们观察到很容易拉开的两个铜半球经过抽气后,四个力气很大的男同学竟然拉不开,感觉太奇妙了,想探个究竟的想法油然而生,让学生在惊奇感叹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一个教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持久不衰的兴趣,必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
彰显教师与学科魅力 细化教学管理——科学教学中如何有效促成学生乐学会学的探究(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