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教师与学科魅力 细化教学管理——科学教学中如何有效促成学生乐学会学的探究(三)
(三)课堂教学中精心设疑,发挥学习主动性促成学生乐学会学
俗话说得好:“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以《摩擦的利和弊》一节的课堂教学为例,我有目的、多方位的“设疑”,激发兴趣,提高课堂中学生参与率,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促成学生乐学会学。
首先在《摩擦的利和弊》引课中,我从体育老师那里借来一支接力棒,先请出全班同学公认的大力士和一位文弱的小同学进行拔河比赛,请他们俩站稳、准备好,分别用右手握紧接力棒的一端(拔河比赛是一种常见的体育运动,体现科学学习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理念),显然这场比赛同学公认的大力士赢了,是我们预料之中的。接下来,我说:“2009年央视春晚捧红了两个人”,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小沈阳和魔术师刘谦”,这个话题一引入,同学们顿时兴奋起来,课堂气氛变得更活跃了。接下来我也要施加魔法:对着这支接力棒吹气、吸气,空中抓物等。(其实上述许多动作是迷惑人的,故弄玄虚,只是在接力棒的一端抹了些菜油,使这一端润滑了一些,但看不出来)同样再请这两位同学来比赛。施加了魔法之后,文弱的小同学反败为胜。我及时追问魔术的奥秘在哪里?就在大家迷惑不解时,我指出它跟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关,然后引入摩擦课题,请同学们带着疑问走入科学的课堂。(这种有意识地在引入新课中创设问题,留给学生悬念,使学生急于想知道事情的原因,渴求获取相关科学知识,从而造成学生思维紧张兴奋之态。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积极性,使学生努力开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增加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兴趣,变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接着在《摩擦的利和弊》课堂教学中,通过观察运动的小车停下来和学生用手在桌面上滑动时切身感觉到手受到了阻碍前进的摩擦力,学生归纳出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间能产生摩擦力后,我又追问;“相对静止的物体间能产生摩擦力吗?”同学们一时想不出这样的事例,于是否认了我的提问,这时我让两位同学用全力往两边拉两本纸张交叉叠放的书本,却拽不开两本书,我又做了筷子提米的实验,学生一看就明白了,这时我发现个别同学将手压在桌面上,我急忙询问:“你们感觉到摩擦力了吗?”同学们都说:“没有”。(当老师的设疑学生没有能力解决时应该及时地引导,避免课堂教学的无效时间。)“ 将手压在桌面上只要做向前滑动的一种趋势”。学生们按照我说的方法做了,通过实验和切身地感受得出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间也能产生摩擦力。我趁热打铁又提出问题:“那么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建立许多假设,如:滑动摩擦力的大小①可能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②可能与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压力有关③可能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④可能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有关等等。(在实验活动前适当的设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然后,我讲了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作水平匀速直线运动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后,提问:“小组讨论一下,如何动手设计实验方案?”(教师设疑,使上面的假设由学生自己提出而且实验方案同样由同组同学自己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得到体现,让学生成为一个乐学、想学,有创新的人。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人合作交流能力。比教师直接讲,做演示实验得出结论给学生印象更深刻,效果更好。)
最后我回到了这节课开始时的话题:“我施加了魔法之后,文弱的小同学反败为胜。魔术的奥秘究竟在哪里?”我请输了比赛的“大力士”描述当时的情景,原来在接力棒的一端抹了些菜油,使这一端润滑了一些,这时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异口同声地说:“摩擦力减小了”,顿解疑惑,非常兴奋。后面我又追问:“假如世界上没有摩擦,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学生发言非常积极,思路广,课堂气氛活跃。我又问:“学了这节课后,你们还想了解关于摩擦的其他什么内容吗?”此时学生各抒己见,提出如摩擦在真空会产生吗,摩擦对人都有利吗等问题。(既使学生回顾与升华所学的知识,又大大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取得“言犹尽而意不穷”的效果。)最后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教师在吃透教材,熟悉学生基础及生活实际,在科学教学中恰如其分的“设疑”, 可以引导学生思维方向,更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主动性及对知识拓展、提高,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教师追求课堂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细化教学管理促成学生乐学会学科学
彰显教师与学科魅力 细化教学管理——科学教学中如何有效促成学生乐学会学的探究(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