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对象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问题,特别是精巧问题,能够吸引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触动感情,提高兴趣。因此,提问的设计不仅要以知识点的落实为依据,还要善于在解决问题中提出问题,创设境情, 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探索酸的性质》一课,在课堂引入时设置了“你们吃过的水果中那些是酸的?”,回答问题的对象一般为学习后进生;再问“知道这些水果为什么会有酸味?”,让学生自由发挥一分钟左右;接着又问“你们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吗?”。通过这三个低层次的问题初步激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中设置了“你们猜测一下我们口腔内的唾液是否是酸性的?”“我们可用什么方法来测?”,这两个问题的提出可以使注意力易分散的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新课结束时设置“你今天学到了什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能帮我小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吗?”。
一堂课通过这样一些浅显层次的问题的设置就能激起学习后进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让全体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
提问内容的浅显层次, 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信心
在新授课中的复习铺垫部分和练习中的的问题多数适宜中下等生回答。当然对于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教师启发就能回答的问题,也可以让他们进行回答,并适时地对他们进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这类问题,既是学生对这堂课知识的回顾和总结,又能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哪怕学困生也都能回答其中的一、二,当然对中、上等学生要求他们能完整地进行回答。
例如,在教“质量守恒定律”时,重点是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此时,教师就不能把提问停留在“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上,而应从不同角度,通过举例、辨析等不同形式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在教学时,我就适时的提出了“水结成冰质量不变,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木炭燃烧后生成的CO2质量比木炭大,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定律中的‘参加’、‘生成’等词能否去掉?”等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其真正含义,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讲授八下“分子的运动”时通过教师打开香水瓶盖,过一段时间,让学生谈感受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香水分子的扩散运动,接着问:“你还能举出类似的现象吗?”。学生讨论问题的气氛很活跃,“我一进 家门,就闻到妈妈在厨房里烧红烧肉的香味,口水都流出来了。”“一走进医院,就闻到一股难闻的药水味”。“走过垃圾堆,闻到一股臭味”“夏天,刚打完篮球的同学从身边走过,有一股汗臭味”等等,顺势又问“堆放煤的墙角为什么会黑?”“墙面表层刮去后,里层为什么还是黑的?”,让学生更易理解任何状态下的分子都在运动的这一抽象的概念。
(二)突破重难点的课堂提问,活跃学生思维
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基本方法则是一种归纳的或诱导的、分析的、回归的、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一位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位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就是说,教师不仅要传授书本知识,而且要在讲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设疑讨论,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设疑讨论,形式多种多样,教学重点、难点内容都可以问题化。
在新旧知识衔接点上中层次提问
教师在教学时,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问,使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旧知识,把新知识放在整个旧知识的背景中去思考,这样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能引出新知识,有利于突出知识的整体性。
例如,在复习导体电阻的测量时,提问“伏安法测电阻原理是什么?”,学生会觉得索然寡味。倘若把它改成为“伏安法测电阻为什么有误差?”这样一问就能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在原理基础上思考产生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减小误差应用什么方法,并进一步归纳出电路选定的原则,最后可启发学生创造性地提出实验的改进方案。或提问“你能用那些方法测出一段导体的电阻”,也可以促使学生从多角度地去思考:伏安法测电阻,使用电能表和秒表测。以及就会去思考使用不同方法测量的原理、仪器、步 骤、注意事项等等。这样就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过渡点上的中层次提问
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与分散,心灵门户的开启与关闭,应当是衡量我们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之一,也应当是决定我们教学成败的关键。因为,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开启了他们心灵的门户,就能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体验学习的成就感,从而走上活泼、主动发展的道路。因此,在过渡处提问,不仅能起到对教学内容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可使学生养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习惯,激发并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用巧妙的提问来吸引学习注意力,是我们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体现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3/6/6
让提问促成学生思维的提升——初中科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探究(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