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在“物体浮沉条件”一节的教学,在分析了浮力产生的原因后提出:“木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浮在上面,铁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下沉?”学生回答:“因为铁重而木块轻。”教师接着问:“把重10牛的铁块和重10牛的木块都放进水里,为什么木块浮上来,铁块却沉下去呢?”这一问,学生对生活经验“因铁重而下沉”产生了怀疑,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紧跟着提问:“那么物体在水中的浮沉到底与那些因素有关呢?”,这样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
3.在巩固总结时的中层次提问
凡成功的教学工作者,都十分注重向学生讲授新知识、新概念的方法和技巧,以强化学生的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经常运用已有知识,是使旧知识得到不断巩固、得到长久保持的有效方法,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有效措施。但我们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巩固旧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得新知,使新旧知识建立联系,对已有的认知结构加以重组、改造,真正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强化。因此,我们的提问就是要善于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获得、强化新的知识、新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后,学生由于头脑中早已有了与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理论类似的观念,不能正确运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去解释原来已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后的运动情况,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问:“你坐在向前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里,将手中的钥匙竖直向上抛出,当钥匙落下时,是落在手里,还是落在手后面?为什么?”,引导学生克服“钥匙抛出后,虽然在竖直方向上做先上后下的运动,但水平方向上它还将保持抛出时钥匙随汽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这一认识难点。然后在问:“为什么从缓慢运动的汽车下来时,人总是会与汽车行使方向相同的方向跨出一步?若朝相反的方向下车,则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向灾区空投物品时,应该注意什么”。这时,学生就能轻松地运用所学的惯性知识进行分析解题。
因此,可以这么说,中级层次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握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差别,最终达到全面掌握所学知识。更高一点而言,这也是在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此时提出的问题应是学生在未认真看书和深入思考之前不能回答的,还应是班里大多数学生经过主观努力之后能够回答的。就如树上的果实,既非唾手可得,又非可望而不可及,而是跳一跳才能得到。
(三)拓展分析综合的提问,拓宽学生的思维
教育家特内曾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创设了“布鲁姆——特内教学提问模式”。按照学生的思维类型和水平的不同,他把教学提问分成由低到高的六个水平(见下表)。
布鲁姆——特内教学提问模式
序号 提问
水平 提问目的 提问要求 教师常用的关键词
1 知识 确定学生是否已记住先前所学的内容。 用是、否来进行判断,其内容不超出已掌握的知识范围。 谁、什么是、哪里、什么时候、写出等。
2 理解 帮助学生组织所学的知识,弄清它的含义 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所学的知识,能比较和对照知识或事件的异同,能把一些知识从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 用你自己的话叙述、比较、对照、解释等。
3 应用 鼓励和帮助学生应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能把所学的规则和理论应用于问题进行分类、选择,以确定正确的答案。 应用、运用、分类、选择、举例等。
4 分析 分析知识的结构、因素,弄清事物间的关系或事项的前因后果。 进行判断思维,能分析资料,以确定原因,进行推论。 为什么、什么因素、得出结论、证明、分析。
5 综合 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的或有创造性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关系。 对某一知识整体理解,要求学生能进行预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预见、创作、如果……会……,总结等。
6 评价 帮助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来判断材料的价值。 对一些观念、价值观、问题的解决办法或伦理行为进行判断和选择,还要求学生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4/6/6
让提问促成学生思维的提升——初中科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探究(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