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也能分析、解决了;我对科学课不再象以前那样害怕了。
学生C:这样的课不仅拓展了我的学习思维、改变了学习方法,而且能把所
学的知识串成一张网,使我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更深、更透。另外,我现在也会把课堂知识在课外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二)教师体会
1.指向明确,符合学生实际,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设置问题中应避免“反映什么、说明什么、是什么”等大而空的问题,因为学生不易找到思维的切入点。因此设计问题应注意开口小、指向明确,同时问题还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学生感兴趣的,能引起学生共鸣的问题,否则,不能触及学生的兴奋点,也就难以启动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其侧重点应当包括:(1)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说明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2)教材中滞后需要调整和更新的知识;(3)原来已经从某一层次某一角度分析过的事物、现象,现在从全新的角度来分析。
2.拓宽提问方式,利于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传统课堂教学“教师问----学生答”的提问模式最显著的缺陷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思维能力,假如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是否一定这样”、“怎么办”等问题,比纯粹单向的问答效果将要好得多,这正如经过自我咀嚼的食物更容易被消化一样,它既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也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因此,在科学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还应当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采用教师---学生、学生---教师这种纵向提问方式,也要采用学生-----学生横向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质问、讨论、辩论。从而形成一种既有独立思考 ,又有相互探讨;既有自主学习,又有相互合作的良好氛围。
鼓励学生发问,提出不同见解。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在深入研读教材和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了避免学生发问漫无边际,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素材、明确学习目标,围绕目标查找知识点,并对教材知识适当拓展、深入,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3.善于通过营造冲突情境来提出问题。
冲突情境指利用知识间、思维中、思想上前后不一致的情况,引起认知上的冲突,进入不能解决问题但又迫切希望解决问题的状态,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新旧知识间的冲突,在已有生活经验与书本知识间的冲突,在思想上的冲突,都是提问切入的最佳之处。
4.讲究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
良好的课堂提问,应在课堂导入时,提问可引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应在突出重点时,提问可以明确学习目的;应在突破难点时,提问有铺路搭桥的作用;应在新旧知识衔接处,提问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应在拓展深化时,提问可拓宽思维;应在联系实际时,提问起到纽带作用;应在巩固总结时,提问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实际操作层面上,提问是一门艺术,是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金钥匙”。好问题的提出,背后积淀的是对教材内容的驾轻就熟,对课程理念的熟稔于心,对课堂教学的灵活掌控,对学生个体的充分尊重。对于课堂提问能达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的境界,使学生在课堂提问中迸射出创造的火花,让提问促成学生思维的提升,应是每个有作为的科学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朱序来:课堂提问艺术与教学效果[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 年第 3 期。
[2] 曾兴友,生物课堂教学提问技巧[J].南京:中学生物学2007(8):32-33
[3] 吴光华,“问”的感悟[J].南京:中学生物学2006(7):27-29
[4].王方林,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5].陈桂生,漫话“满堂灌” [J],.教育发展研究, 2001、7.
[6].顾向阳,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J]. 天津教育,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