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课堂”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三)
3情感目标:⑴通过对光合作用结构基础的分析,强化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观念的认识。通过对光合作用中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⑵通过科学家研究光合作用的科研成果的介绍、讨论,使学生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增强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创新意识。潜意识中对学生进行了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思想教育。确立了目标,我们才能朝着目标把学生培养成道德高尚、体魄强健、心理健康、知识渊博及具有高尚审美素养的人。
2、分析学生、重建构
⑴分析学生的知识建构。作为初中教师,应该熟悉本学科小学和初中各年级的教材,了解学生的知识要素和能力结构,以便在课堂上在该引导的地方引导,该放手的地方放手。同时,也要分析学生现在所能获取信息、知识的途径,以便开展工作,如课前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等。
⑵分析学生的情感需求。人的认识与情感是不可分割的,积极向上的情感,对人的认识有推动作用,反之,消极低落的情绪会严重阻碍认识活动的开展。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非常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习中的作用,主张教学既要依靠和利用学生的情绪,又要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情感生活。他断言:“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我们应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学生在课堂上可能想实现的愿望有:对其个人兴趣、感受、观点、家庭生活、文化的尊重;集体归属感和同学间的依恋感;个人职责、自治权和独立性;与教师间积极的人际关系;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对自己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的自信;创造性的学习;个人目标的实现;自己的努力和成功得到公认;大量获得知识的机会;教师对待学生一视同仁等等。同样,教师也有自己的希望。教师在分析、明确了学生的情感方面的需求后,就要力求去满足这些需求,让学生愿意投入学习活动,快乐地学习,并有信心去学习。
3、关注学生、促生成
⑴让教学过程“生动”起来。学生都希望自己在学校的时间是有趣、有意义、有收获的。作为教师,也清楚这一点,应对校园文化有比较多的了解,用生动而贴近学生自己生活的课程内容使课堂教学变得有趣,甚至在课堂上师生产生共鸣,充满激情。但是学生的所见所闻、学生间的话题、时尚都在时刻变化着,以致教师很难跟得上,因此教师深深地感到操作的困难性。这就要求教师也不能一直处在书堆中,也要闻闻天下事,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比如有的教师很喜欢篮球,他就很容易与男生引起共鸣。怎样创建充满趣味的课堂呢,策略应该很多。①可以用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方式向学生提供信息和提问。比如上初三一堂遗传变异的科学课时,我选择了学生喜欢的影星,谢庭锋、房祖名、陈佩斯、陈强、成龙、谢贤,要求学生给他们父子配对。从而引出遗传的概念。使学生对科学课堂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②可以将课堂创设得灵活机动。比如一堂遗传变异的科学课,上课时,我先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先观察自己8种具体性状,如耳垂,卷舌,食指长短,双手自然交叉,双眼皮,酒窝,足的特征,色觉等,并与其他同学交流,看看与自己8种具体性状全部相同的同学有多少。于是,学生反应踊跃,纷纷举手,这堂课的气氛就一下子出来了,并逐步推向了高潮。
③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及教材的内容,合理选择教学的方式。比如,对于初一初二学生,还是带有些稚气,对小动物是非常地喜欢,因此,教师在用多媒体上课的课前或课始可以放一些片子给学生看。比如海底总动员、Discovery、人工心脏、病毒等,也可以多采取一些直观教具,比如带学生去抓蜗牛,蚯蚓,把课堂延伸到野外,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
在讲授DNA双螺旋结构这节内容,由于内容比较枯燥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掌握,于是我用剪刀剪出了108个脱氧核苷酸,每2位学生为一组,要求学生把4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链粘贴在一张白纸上,这样以来,学生对扶手和踏脚就有了深刻的了解,从而掌握了DNA的基本骨架。现代教学论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只有经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探索新知,学生所获得的认知体验才更丰富、更深刻。因此,我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了一种宽松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动手动脑,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感悟到DNA的真实内涵。 ⑵让学生自信起来。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师生情感融洽,教学双方平等,民主合作,教学就容易取得理想的效果;反之,学生处在“心理防卫”之中,口不敢言,手不敢动,惴惴不安,甚至反抗对立,其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自主课堂”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