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课堂”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四)
在学生自主的课堂中,学生会通过自学,提出一些疑问,能提出问题,并钻研问题,这是一种极好的现象。于此,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比如有一学生问我,白血病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病?我肯定他的提问非常好后建议他自己探索寻找答案。结果他兴致极高,去查阅了医学书籍及相关网络,来向我解说白血病的病因、症候、诊断、预后及治疗情况。肯定学生,鼓励学生从心理上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很不错,这无意识中肯定了他们的方法,培养了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对于一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在自主的课堂中应投入更多的关注,不要避开他(她),多给他(她)发言、表现的机会,多倾听他(她)的想法。
个案1:一堂科学课的实录:师:请一位同学回答功率的概念。(学生纷纷举手) 师:我找一位没有举手的。汪梦剑,就是你吧。你为什么没有举手?
生:我不懂。师:没关系。没有谁天生就懂。试试看。(下面有学生在掩口窃笑,原来他是我们班的睡神。)我举了个例子,提醒他,结果他受到教师善意的提示后,断断续续讲出了意思的大概。师:不错嘛,虽然不能说得很准确。课堂上只有珍惜机会,你才会有上乘的表现。你很聪明,要认真,.要努力,大胆些, 敢于表现,才有成功。(他露出了笑容。)从此这孩子喜欢上我的科学课,其他学科都是红灯,唯有科学及格。
⑶让学生的努力和成功得到公认。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总会有收获,于是内心发出由衷的喜悦,希望自己的成功得到师生的赞赏。如何满足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的乐趣呢?我想可以通过课堂交流会的形式得以实现。
个案2:一堂科学课,成了“学生研究成果发布会”
发布会由学生自己主持,课前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主题是“长生不老”。首先王忠同学走到讲台前做了开场白:“今天要讲的题目是寻找‘生命时钟’,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细胞死亡的原因。他们发现一种叫端粒酶的存在于染色体顶端的物质,细胞分裂一次,端粒酶就缩短一次,当端粒不能再缩短时,细胞就开始死亡。因此,端粒被科学家们视为生命时钟。美国正在倾注全力寻找能调控端粒酶产生的基因物质,以便产生出延缓衰老的药物。”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看看学生们小手林立,没轮到发言的同学,有的甚至急不可待,不但伸长了手臂,而且几乎要站起身来了。
许小燕同学也不甘示弱走到讲台向大家介绍“死亡激素”。国外科学家发现,死亡与一种生物自身产生的被称为“死亡激素”的物质有关。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脑垂体定期释放“死亡激素”,“死亡激素”影响人的生命,从而使人走向死亡。人类可以采用药物手术等多种现代医疗技术破坏“死亡激素”的产生或延缓它的出现,从而使人类的寿命得以延长。
两位同学的演讲引起大家极大的兴趣,各讨论小组的同学都争先发言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畅谈声一组高过一组,有的声情并茂,有的还指点比划,仿佛他们已进入了角色。、
其中方浩同学的发言把气氛又推向了高潮。他说的是有关“遏制衰老的对策”,人体在无病变的情况下机体所进行的新陈代谢的总量。总次数是固定的。这就从本质上决定了人的最长寿命是有限的。懂得了这点就可在生活中具体做到以下几点来实现延长寿命的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一日三餐,不要吃得过饱,尤其是逢年过节,切忌大吃大喝,平常切忌暴饮暴食,晚上入睡后醒来即使稍觉得肚子有点饿也最好不要进食,特别是刺激性过大的食物。每餐最佳是吃到七八成饱这个程度以维持适度的饥饿。大家沉浸在欢快的气氛之中。
通过成果展示,使学生的努力得到了全班的肯定,成绩得到了全班的认可,从心理上获得了获得了乐趣,从行为上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胆量。
4.学生自主学习“四段走”
在教师努力创建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课堂中,教师可以相信学生具有自我约束的能力,能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行为的管理。所以,在这种积极的课堂环境中,纪律管理已不是难点,师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中。在自主课堂中,教师所承担的角色是“合作者”和“指导者”。其模式可以概括如下:
⑴引入新知,激趣励学。学生要学习的大多是新知识,教师对新知识的引入要有新奇感,要有趣味性,才能引人入胜。比如在上了一堂遗传变异的科学课。在课前导入,我引用了一封情书:很久以前,美国一名漂亮的舞蹈演员给英国著名作家肖伯纳写了一封洋溢着爱慕之情的信,说到:“我希望与您结成美满的夫妻,将来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像我的脸儿那么漂亮,像您的头脑那么聪明……。”相貌平平的肖伯纳风趣地给她回了一封信说:“如果我们生的孩子像我的脸,像您的头脑,那怎么办呢?”用这样的导入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笔者在听了一位老师关于光合作用的一节课,这位老师是这样引入的:每天第四节课一下课,很多同学涌出去吃饭,那我们池塘边的垂柳怎么好像从来不跑到食堂里去吃饭呢?学生马上说:绿色植物能进行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由此引入光合作用。我们校园里的绿色植物随处可见,我们有没有看到它们正在进行光合作用?学生齐齐地回答:没有。老师紧接着就问:那科学家们是怎么发现光合作用的呢?由此引入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自然而流畅。当然教师还可以设置情景,引入新课,或是名人名言、诗句佳话、典故等引入,或是根据生活中有关现象引入,等等。但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要求有趣、生动,切忌呆板、单调,同时还要灵活变换。好的引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⑵放开学生,开放教学。在教师引入新知后,让学生自主读书、思考、提问、释疑等。对学生放开,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自己应该管理自己的学习。给学生足够的时空和自由,去想、去看、去议、去做、去发挥和创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启发很重要,不然是一盘散沙。但教师要做到引而不发,
“自主课堂”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