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食品关乎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乎我国社会稳定与发展,关乎我国政府形象。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次敲响警钟,由此所引发的连锁效应已经影响我国人们日常生活。在人们不断谴责不法商家和失职官员的同时,应理性思考我国相关食品安全的立法、司法和执法三方面是否完善、健全。本文通过阐述食品安全法的概念、目的及意义,结合国内外所发生的食品安全典型事件,分析食品安全法的现状,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建议完善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规范食品行业,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努力做到保证我国食品健康、安全,早日与国际相接轨。
【关键词】:食品安全 法律规制 立法建议 执法监督
前 言
古语云“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求“量”求“快”的发展大环境下,人们对“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的相关问题也逐渐进入社会广大群众的视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壮大,很多不法商贩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降低产品成本,从中谋取暴利,直接或间接地导致食品造假、添加剂过量、非法添加违法添加物、滥用非法添加剂等等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发生。先进的科学技术竟成为黑心商贩以不法途径谋利的手段,我国食品行业发展到今天“食”是否能以“安”为先还是有待商榷的问题。这说明了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立法、司法、执法等多个方面都存在严重的弊端。
近段时间以来,从“毒胶囊”事件、“农药超标”事件、“速成鸡”事件、“塑化剂”事件,到近期的“松江死猪”事件、“H7N9型禽流感”等等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些问题所导致的后果不仅危害人类自身的饮食安全、身体健康,还影响人们生命安全,甚至引发人们心理“恐惧效应”。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恐惧效应”在人们心里的不断扩散与加深,直接导致国内外消费者对我国食品市场的丧失信心,逐渐演变得冷淡、麻木和无奈。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堪忧的现状不仅影响到我国人民健康,还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健康的发展,甚至使我国在国际食品市场上对国际形象产生负面的影响。造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多为商家道德水准低下、经济利益驱使,相关部门监督、执法不力,甚至有贪污受贿的现象,另外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存在漏洞,“钻空子”的现象时有发生。一直以来,食品安全是民生的重要关注点之一,关系到我国人民的最根本利益,贴近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食品安全问题亟待解决,笔者建议从明确法律义务落实社会责任,逐步完善食品市场准入机制,逐步规范食品安全现行标准,建立健全食品检验检测体系;逐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监督人员素质,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化;加大司法处罚力度,衔接司法处罚环节等等方面内容逐步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正 文
一、食品安全法的基本理论
(一)食品安全法的相关概念
1.食品安全的相关概念
(1)WTO提出食品安全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食品安全(food safety)的概念是指“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WHO对于“食品安全”的界定是偏向于笼统化、绝对化。定义中着重指出“有毒、有害”的物质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内容,甚至是唯一内容。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食品的多样化地发展,单纯的“无毒、无害”逐渐不能作为评价食品是否安全的唯一标准了。根据国际上的关于食品安全定义的有关研究,多方总结,综合研究结果,国际社会对于食品安全的理解已经基本成型,达到共识,即食品安全是指“食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
(2)我国提出食品安全概念
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研究06(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