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障房的建设资金欠缺
保障性住房主要是满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其资金筹措渠道比较多,但是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资金依然不是很充足,这影响了保障性住房的完成进度。而保障房的需求却一直在增长。在廉租住房摇号分配上出现不少摇到空号的申购者,这些申购者要等一年的时间才能迎来下一批的摇号分配。建设资金的缺乏导致保障房的选址只能选在远离城区的地方,住房小区相关配套设施质量低,建设速度缓慢。
3.保障房分配监管力度不够
保障性住房分配监管力度不够,给投机者倒卖廉租住房创造了机会。保障性住房分配在监管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是监管对象比较多,监管要耗费大量的有限资源,给监管工作带来不便。某些人通过各种手段能够越过监管,使监管失效,获得分配资格。廉租房出现被私人买卖,被非低收入者占据,说明当前的监管力度还不够。
四、对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建议
(一)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分配的监管力度
一套好的政策必须有监管来保证政策目标的实现。必须要增强息县的保障房分配监管力度,保证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公平。首先要保证住房分配程序的公平,把住房保障对象,建设部门、监管部门及其他社会公众都纳入住房分配的程序中,使多主体共同监督保障房分配。其次要严厉打击住房分配过程中的作弊行为,提高违法违规者的成本。再次,在分配的入口上要加强监管,对保障性住房申请者的申请材料、家庭情况进行严格审查,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予办理申请手续。最后,在对住房分配的事后监督上,应该对保障对象的经济状况进行追踪,事后发现申请者不符合资格条件的应该追回住房,对于已经改善收入水平不再是低收入的家庭要通知其限期办理搬离手续。这样在入口、过程、事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督管理体系,保证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公平。
(二)对房地产市场信息进行全面披露
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执法力度,使房地产市场交易行为公开、公正,减少房地产商在交易中的不合法行为。健全房地产信息统计制度,完善房地产市场信息披露制度,营造良好的房地产交易环境,对于房地产供给以及价格进行及时的披露,为具有购房需求居民提供及时有效全面的信息。
(三)推广征收房产税和物业税
房产税和物业税都是对居民持有财产的征税措施。房产税的征税对象是房屋,征收范围是城镇经营性房产,它是按照房屋的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物业税征税对象是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它是不动产所有者或承租人每年都要缴纳一定的税款,而且税额随着不动产的升值而提高。房产税和物业税可以有效减少房地产市场上的投资投机需求,增加有效需求,稳定房地产价格。在国外,房产税和物业税属于地方税种,我国也可以效仿此做法,这样可以扩充地方政府的财政来源。
(四)完善保障房建设
完善保障房体系,统一房地产调控价格机制,允许各区域存在差异化调控。减少土地供给,规划土地用途,减少高档住房的建设用地的规划,加大普通住宅和保障房的建设用地的规划,保障房地产市场的基本住房供给,允许房地产商的税收缴纳根据建设房型适量减少或免征,切实满足普通购房者的基本居住或生产要求。以房地产价格和居民收入比为考察标准,通过进行房地产宏观调控使其尽早降低至合理范围内,达到居民预期的合理的房地产价格,由于各地区具体情况不同,给予地区以自主权进行差异化调控策略。
(五)加强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的完善
在依法治国的今天,包括宏观调控权在内的经济管理权力必须在制度的规制下,必须建立政府的权力清单与责任清单,对其规制与干预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在房地产调控领域,首先就需要通过宏观调控基本法对调控主体、调控程序、调控职权、职责及调控法律责任予以明确规定。尤其是宏观调控法律主体的法律责任,不仅要明确规定调控对象违反宏观调控法的法律责任,更应该规定调控主体调控失效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即建立对调控主体的问责机制。目前无论市场监管领域还是宏观调控领域,问责机制的缺失是一个普遍现象,似乎政府干预失效不需要追责,也无从追责。立法相关规定要么责任较轻,要么规定模糊或空白。宏观调控基本法应该对此作出原则性规定,以规范、指导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保护相关主体的合法利益。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推进过程中的法律空洞化的日益突出,是时候考虑基本法制定问题了。基本法层面法律制度缺失之外,金融领域的具体宏观调控法律制度亦存在缺失。作为紧密配合政府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调控手段,我国以信贷调整为主要手段的金融调控,却一直存在立法层次低、相关制度缺乏及与财政法律制度配合不够的弊端。金融调控随意性很大,相关主体尤其是购房者的利益难以得到维护。必须进一步完善金融法律制度,提高立法位阶,增强立法透明度,同时加强金融调控与财政调控及保障房政策的结合等。
五、结论
2003年以来中国房地产价格连年高涨,在相当程度上超出了民众承受能力,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房地产价格波动幅度过大、房地产行业已经积累的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凸显了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的房地产调控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引发我们去思考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不理想的系列深层次原因。本文认为一方面应该重点研究房地产市场波动的经济规律,另一方面从政府层面如何完善对策思路,通过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我国房地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颖.宏观调控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J].改革与开放.2017(11)
[2] 段昕妤.浅析高速城镇化背景下房地产业宏观调控长效机制[J].经贸实践.2017(20)
[3]朱沙,李双琦,陈国藩.基于市场异质性的房地产市场区域调控政策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07)
[4] 万婷.关于我国房地产政策调控效果及房地产稳定发展政策分析[J].金融经济.2016(02)
[5] 翁韦琳.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二元化与宏观调控政策[J].商.2016(01)
浅析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和效果(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