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政府对项目的监管
工程质量监并不是简单工作,它集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为一体,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因此,质量监督管理队伍素质的高低优劣、执法能力的强弱等是关系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好坏的重要因素。政府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制度的执行主要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其进行监督。因此,一旦这些部门把关不严,违规办事,那么政府对于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作用根本就无法有效发挥。要加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相关建设单位的监督,首先就要制定严格的建设项目审批制度,严格依程序进行;其次建立明确的建筑工程质量领导人责任制,将每一项责任都分管到各个项目负责人,如有质量事故发生,除了追究当事人及当事人单位的责任,还要对各级管理部门以及项目审批人、程序执行人、工程监督管理人员进行追究;再者就是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各建设行政部门的职责履行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收受贿赂等情况必须严加查办,杜绝一切犯罪行为,确保工程质量。
(二)优化完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机制
如今,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保障主要是由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管两大体系组成,尽管政府的质量监督机构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起到了重要的监督作用,但是却没有结合社会的监督力量。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政府监督管理工作应适当地调整思路,分利用好社会监督力量。对目前来说,就是要重视对施工图审查机构、监理公司、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发展的支持,充分依靠、发挥它们对质量监督的技术辅助作用,时也要加强对其履行质量责任情况的监督力度,以此来达到施工图设计文件以及实体质量符合强制性标准的目的。建筑各承建方必须明确职责。首先,建设单位应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质量管理制度,落实质量岗位责任制。应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根据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确定合理标段、合理工期、合理造价,通过项目招投标选择具有相应资格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并应分别签订合同,实行合同管理。其次,设计单位必须按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担相应的设计任务。必须建立健全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设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立完整的设计文件的编制、复核、审查、会签和批准制度,明确各阶段的质量责任人,并对工程使用年限内的设计质量负责,参与建设全过程的各单位的资质应该经由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严格审查,规范建筑市场入场制度。凡是资质较低的建筑施工、建筑设计单位一律不予立项,建筑规划部门不予发放建筑许可证,安全部门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将质量认证制度全面实行,由国家的质量监督部门对建筑设计、施工、建筑材料及建筑企业的质量保障体系严格进行检验,考核达到标准颁发产品质量证书。最后,监理单位必须是经工商注册并持有相关部门核发的资质证书或资信登记的专职监理企业,依照核定的监理业务范围,承担相应工程的监理业务。监理单位必须接受质监机构对其监理资格、监理质量控制体系及监理工作质量的监督检查。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规范。提高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质量监督管理队伍素质的高低优劣、执法能力的强弱等是关系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好坏的重要因素。就目前情形而言,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不断的得到提高,但存在的问题也令人担忧,工程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些都与工程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淡薄有着莫大的关联。工程监督管理体系必须重视质量,强化质量意识,不能将工程质量管理流于形式,必须切实抓好每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建筑行业要想得到良好的发展,在当前形势下,首先就要培养监督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内部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监管作用,在工程质量处理问题当中,能够及时有效的将其进行解决。在工程施工初期完善工程质量管理的配套规章,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奖优罚劣,逐步强化质量管理的法规意识,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此外,强化质量意识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思想基础。质量意识是人们对质量认识和态度的综合表现,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也是搞好质量管理的第一道关。通过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激发质量责任感,使职工懂得所从事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在企业质量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结束语
当前建筑施工行业竞争激烈,而作为国家重要的产业之一,地位日趋明显。建筑业市场的竞争也异常激烈,如何使之间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一个严峻而现实的问题,一个好的企业必然有一套好的管理方式,反之,企业仅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实力,而管理工作薄弱,制度不完善,那么竞争中只能处于被动的境地。提高施工施工项目管理水平是应对各种风险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李军海.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0(12)
[2]丛培经.施工项目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3]闫长勇,张起昕,郑景文.浅谈施工质量管理[J].山西建筑,2007,33(13).
[4]苏振民.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浅析(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