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突发事件与公共危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将突发事件定义为:“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印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又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7]
一般的事件如果在它自身范围内、相关人群中按步骤处理,并不会导致政府危机的爆发。但是当处理不善时,会扩大影响范围,特别是突发事件被媒体以一定规模连续传播时,突发事件演变为媒体事件,事件涉及的主体可能就不止一个公司、一个家庭,很多有类似经历或者担心遇到类似经历的人员就会参与发声,从旁观者时变为事件的参与者,这时就可能成为公共突发事件了,很显然,对于政府来讲的突发事件,都是涉及人民群众生命或财产安全的,对大众正常的生活、工作以至生命财产构成威胁,都是公共突发事件,伴随着政府公共危机。
公共危机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事件突然发生对大众正常的生活、工作以至生命财产构成威胁或者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的状态。
所谓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是指政府针对公共危机事件进行的管理,是政府通过建立危机应对机制,根据危机管理计划和程序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在公共危机事件产生、发展过程中,防范、化解危机,为减少、消除危机的危害,恢复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正常生产和生活的活动,维护社会稳定,所采取的一系列对策及管理活动,它是公共管理的一种特殊形态和特殊形式。 [8]
2.危机传播管理含义
危机传播指组织面对危及自身生存发展的突发性事件或灾难性事件,利用大众传媒及其他手段,对社会加以有效控制、影响的信息传播活动。进一步讲,危机传播是各种信息和不确定意义的共享过程,组织和利益相关者对信息的选择、编码和解码都面临着困难,是信息传播主体与客体非秩序化复杂互动的过程,一般而言也是一个失衡的信息系统。也有学者认为,危机传播管理是组织或政府面对危机事件所采取的旨在减少危机损坏程度的沟通信息、树立形象的公关策略,是组织管理的核心程序。
危机传播一般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危机酝酿期,二是危机爆发期,三是危机扩散、蔓延期,四是危机的减弱、消失期。
3当前媒体传播的方式与特点
现代信息传播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1)传统媒体传播方式:在上个世界90年代以前,主要是报刊、书籍、广播和电视,这些称为传统媒体,其特点是主动单向传播。在最初只有报刊、书籍和杂志时,相对定向向购买者传播,速度较慢,广播和电视的出现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听众和电视观众能够快速的知道世界上的新闻和信息,但是这时候还是要依赖记着的采访、编写、摄影和编辑制作,然后印刷或者播出,这些都是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实施的灌输式的宣传、传播,这时的公众还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谁控制了主流媒体谁就控制了话语权,因此,此前在我国出现突发事件时,公众都只能听信政府的报纸和广电。
(2)新媒体传播方式:主要指借助互联网的传播方式:包括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和微信等等,人们能够从网上或智能终端上听到、看到不同的信息,能够发现不同媒体报道之间的差距,公众既是信息的生产者又是消费者,特别是推特和微信的出现和普及,使得参与信息制造的公众数量大增。目前在华人圈,微信成了人手一份的掌上工具,信息在快速传递的同时,把每个人的评论意见一同带入,相关人员可以随时互动,对同一件事情的观察角度千差万别,有人批评、有人赞扬,随时能够催生出新的话题,信息传播犹如草原脱缰的马群、大海中的沙丁鱼群和天空中飞翔的鸟群,方向瞬息万变,信息传播已经失控,社会发展真正进入到了信息爆炸的时代,需要靠组织引导、法纪和道德来约束。同时,在我国,公众对主流媒体从过去的盲从开始逐渐出现怀疑,甚至很多问题侧面看或反面看,新闻出现体制性失实 [9],政府的宣传已经不能依旧靠传统的方式和简单的宣传,应该有多样化和针对性。
(三)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形势
从多个角度看,我国处在自然事故高危期限、建设生产事故多发期和社会转型问题严重期,公共危机频繁出现,管理尚处于不断学习完善阶段,管理形势比较严峻。
1.从自然角度看
中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种类多、频度高、损失严重。受灾害影响人口大体在2亿左右,占全国1/7以上,在中国有着较强的社会性。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灾害损失逐步增加。我国有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人口、75%以上工农业生产值分布在气象、海洋、洪水、地震等灾害严重的沿海及东部地区。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一般都要超过上千亿元 [10]。
2.从建设角度看
中国建国近70年来,各方面建设如火如荼,蓬蓬勃勃,特别是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全国到处是工地、到处是矿山,人工生产活动大增,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突发事件层出不求,尽管相对数量上不一定很高,但绝对数量应该独冠全球。
另一方面,我国很多地区自然环境破坏或风化严重,滑坡、地陷等潜在的危机有可能随时爆发。而建国以来建设的大量基础设施,年代久远、老化严重,又缺少及时的维护和更换,安全隐患非常多,也是一个个定时炸弹。
3.从社会角度看
我国目前既处在社会经济的关键发展期,同时又处在社会转型矛盾凸显期。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一些值得重视的新问题,如果处置失当有可能出现社会危机。此外,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最新变化也使得国际间的冲突和危机出现新的特点。如“9•11”事件就显示了国际恐怖主义的巨大威胁,这些年新疆少数恐怖分子不断在全国闹事,也给全国人民带来了生命威胁。
同时,由于智能手机和移动应用的普及,人们之间联系方便、联络频繁,有些只涉及个人的事件,容易被炒作成群体事件或社会事件,从而带来公共危机。
二、政府公共危机传播管理的一般规律和普遍问题
政府公共危机传播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青岛“天价虾”事件为例(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