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统计可以从看出中国出口品牌的分布,即主要集中在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领域,以及少数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化妆品品牌,以上几类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受到一定的认可,并且已经形成了相当的消费群体。然而食品领域,我国品牌还欠缺足够的实力和竞争力;服装和首饰方面的奢侈品牌也极度缺乏中国品牌。总而言之,如今我国出口品牌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整体较弱,分布畸形,在量和质上都有欠缺。这是一个不容乐观的现状,但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出口品牌的成长与提升空间是极大的。
(二)我国出口商品的经营状况
如今我国自主出口商品不论在数量还是出口额上都有大幅度的增加,全国各地区都在充分利用自身的优质产品积极建立自主品牌开展出口贸易,自主出口品牌在市场中也已经占到了一定的份额,并且其利润率也在逐年上升。有越来越多的境外商标得以注册,同时各品牌参加国内国外展会的数量,以及向境外投入的广告费用和营销开支也在逐年上涨。随着国家的倡导和政府的支持,对于自主品牌的研发投入每年都有提高,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也在逐步落到实处,一些地方政府响应国家号召也相应出台了扶持出口品牌的优惠政策。
然而,尽管取得了一系列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的出口品牌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品牌相比竞争力非常低,很多商品由于种种积累已久的品牌建设问题只能止步于国门之内,无法在全球市场找到其立足之地。我国当前出口商品的一个突出状况就是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市场,相比之下在发达国家中的品牌占有额微乎其微。一方面,我国有极为突出的本土品牌,如海尔、华为、联想等,在国际市场,特别是欧美的市场中崭露头角,成为中国出口品牌的代表;另一方面,除了上述的几个品牌之外,绝大多数的出口品牌都默默无闻,不为世界所知晓,消费者群体极为有限,消费能力也整体不高。进而言之,我国的出口品牌要进军全球市场,走出发展中国家的圈子,缺乏中坚力量。打头阵的品牌已经开辟出了一定的品牌发展道路,它们的经验和策略值得借鉴,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各品牌的领域不同,特征与缺陷也各有千秋,很多品牌发展如今还没有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的战略道路。同时,在经营过程中,很多企业思路不够开阔,对信息的把握不够全面,对资源的利用不够灵活。我国大多数的企业都处在中间状态,如果经营妥善,就能发展成为一股强大的中坚力量,推动我国出口品牌由量的丰富进而发展成质的飞跃。中坚力量的建设不是一日之功,必定需要长久、集中而全面的投入才能逐渐壮大起来。
二、我国出口商品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我国出口商品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1. 出口品牌数量低
在国内有很多企业一味地注重企业的收益和利润,没有品牌建设的意识,更没有想过要经营自己的品牌,他们满足于贴牌加工甚至是无牌加工,这样直接导致了企业自主性的低下,只看到了短期的利润而没有考虑过长期的品牌效应,这是我国出口品牌数量少的主观原因。另一方面,在国内经营出色的品牌数不胜数,也有很大的消费者群体,但是能够走出国门的品牌数量急剧缩小,没有响应的数量支持,我国出口的竞争力也被极大的削弱了,无法在众多的国际品牌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客观上来说,国外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品牌基数大,也符合普通消费者的需求,除非有绝对的特征优势,才有可能动摇国外消费者的品牌选择取向。总而言之,面对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缺乏足够数量的品牌特色突出的产品,寥寥几个品牌无法撼动国外消费者,自然在走出国门后难以维持,最终埋没在竞争中。
2. 品牌价值含量低
出口名牌的经济特征之一是高品质、高价值和高回报。这是指名牌产品具有较高的品质并能由此带来较高的品牌溢价,在市场上能比同类商品卖出高得多的价格。我国有不少产品出口规模很大,但品牌价值较低,产品销售价格也低。4 品牌价值含量低是我国出口商品的一个硬伤,价值含量低一方面给消费者的印象就是品质不够优质,而品质不过关的产品也无法为大多数消费者,特别是高端消费者所认同。同时,价值含量低,意味着品牌的利润低,进而出口的回报低,这样的低价值含量品牌生产只能带来不断的恶性循环,即低投入,低品质,低价值,低回报的低端圈。我国作为出口中坚力量的大多数品牌,当前都面临着这一严峻的问题,如何突破低价值含量生产带来的低端经营圈,企业需要寻求积极突破的途径。
3. 自主知识产权水平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