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德国独具特色的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其品牌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德国的职业技能教育与评价几乎全民化,社会普遍认为,不论何种教育,只要能使人得到发展,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都具有同等价值。13在该国,培养工人的素质和技能,主要依靠一种被称之为“双轨制职业教育”的体制。这种极具特色的教育体制是德国的独创,从1880 年就开始实行。此种职业教育是采取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学生的方式,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德国将职业教育法制化,职业培训的经费渠道多元化,同时,德国社会其它机构、个人也非常重视职业培训并从经费上给予支持。
3. 生机勃勃的科技创新,为品牌发展锦上添花
德国具有活力十足的科技创新体系,这也是“德国制造”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从历史上看,无论哪个党派上台执政,德国政府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着力建立和健全集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知识传播和人力资源培训为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同时,德国企业对研发投入毫不吝啬。德国虽然有很多著名的高校和独立的机构从事研发,但企业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它既是研发基金的重要提供者,也是自主研发和创新的主要推动者及参与者。
四、我国出口品牌建设对策分析
(一)政府作为后盾给予品牌建设一定支持
政府作为企业品牌建设的后盾,需要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推动国有企业争创出口品牌,同时对于经营突出的企业,政府要加强引导,打造主导产业的出口品牌。同时,政府应增强服务意识,为出口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提供信息服务,市政府可以通过驻外贸易促进机构,利用当地的各种商业信息渠道收集各种信息,如与投资相关的宏观经济形势、市场情况、投资环境与机会、优惠政策、各国相关的法律和行政程序等,建立免费的可快速检索的数据库,给品牌国际化企业提供最大的便利。14最为重要的是,在企业竞争中政府不能有倾斜不公正,要为企业发展营造公平的环境。
(二)克服企业规模、领导者观念等劣势灵活创牌
中小型企业要克服规模上的局限,克服企业领导者的狭隘观念,充分动用集体的智慧挖掘自身的优势,并且充分利用国家的支持政策,联系科研机构自主创新,自主设计研发,创立自主品牌。做好人才引进和培养战略,吸收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与企业的骨干力量进行沟通,在创牌过程中突出产品特色。开展多渠道融资,但同时也要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积极主动创立自主品牌,并利用国内和国际市场,实体店和电商多方位经营。
(三)进行知识管理和核心技术自主开发
自主开发是自主品牌的基础,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是没有长久生命力的;而形成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则是自主开发的目的。重视技术开发,一方面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工艺,另一方面要注重搞自主研发,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随着我国与国际规则的全面接轨,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更加注重。产品出口过程中涉及知识产权的贸易纠纷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和制约着我国产品出口的现实竞争能力和长远发展空间。这无疑对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产品的跨国企业构成了最直接的生存危机。因此我国跨国企业必须重视技术开发,研制出自己的核心产品。
(四)树立质量至上的意识为产品负责
质量是企业的根本,是品牌的生命,也是奠定品牌基础最重要的保障。出口企业必须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不断开发新技术“创新产品”才能使品牌保持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一是提高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通过科技投入培养创新能力,是自创出口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的基础。二是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并对出口商品的每一个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通过层层预防、环环把关,把不合格尽量消灭在萌芽阶段。三是积极推广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行业认证,使产品符合国际标准。
(五)做好口碑,充分利用电商平台
如今电商的发展极为迅猛,因为这一线上交易平台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选择成本。选择成本是消费者通过交易费用(主要是信息搜集费用或搜寻成本)获取一组品牌信息后,在选择决策阶段权衡、比较所花费的成本。不论是新古典经济学还是科斯交易费用理论均未考虑这个阶段消费者所花费的成本,而此成本的存在正是品牌经济学的核心范畴15我国企业应更多地与海外电商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注重宣传和广告,培养稳定的顾客群体,做好销售和售后工作,在海外网络销售平台建立口碑。
五、结语
品牌战略的实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品牌战略必须融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将其利用到极致。企业必须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形成自己的品牌战略理念,以创新保质量,以质量求创新,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灵活开发各类渠道,打造出拥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引文注释】
注[1]万力.中国名牌方略: 树立 8 类地区名牌的规则[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1.
注[2]赵雪薇,李宏伟.我国外贸出口品牌战略实施与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04):65-66.
注[3]张静.中国出口企业加强自主出口品牌建设的对策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1,(24):142-143.
注[4]叶红玉.外贸企业出口品牌建设对策分析[J].企业活力,2007,(02):32-33.
注[5]孙亚平.加强我国出口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探讨[J].对外经贸实务,2009,(07):47-50.
我国出口品牌发展战略研究(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