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数字化的智能系统,智慧居家养老将实现个性化、便捷化、安全化、实用化等多重保障,是未来养老模式的必然发展趋势。创新智慧居家养老模式,符合未来养老产业化、规模化蓬勃发展的历史要求。
(一)顶层制度设计组合服务
政府是养老服务政策的制定者,顶层制度的设计者,在制定政策的同时,应当考虑到社工、义工与家政服务三者的联动问题。三者联动的核心和关键在社区,由社区来引进社会组织,开展社工服务,同时对特殊困难家庭申请政府补贴,给予兜底的服务,并示范和引导其他老人购买服务,构成一个完整的养老服务体系。
(二)居家养老信息平台构筑
首先民政部门建立数据库。覆盖退休老人、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老人(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的基础数据。将退休老人房屋土地、家庭成员、经济收入情况、联系方式与户口所在街镇、社区相连,精准定位、系统分析。
其次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汇融采集的信息与退休老人所在社区、医疗、家政服务、紧急救援中心进行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让退休老人了解就近的老年大学、医疗、娱乐、家政服务信息,让社区了解退休老人健康和需求信息。
最后搭建居家养老服务智能平台。一是技术开发云服务模块,主要由基础设施(IaaS)、数据及资源存储管理层(DaaS)、基础服务层(PaaS)、业务应用层(SaaS)、运维服务层(OaaS)组成,内容包括各项服务的信息服务;二是技术开发手机APP客户端和微矩阵等应用,便捷退休老人或家属下载。
(三)居家养老监控平台设计
1.健康指标的模块设计
该模块是诸多模块的核心,也是实现居家养老的关键。技术开发的跟踪监测模块、GPS定位模块、健康数据反馈模块、突发事件报警模块。其中健康数据主要包括:血压、心率、体温、血糖浓度和血氧饱和度。
2.身体状况实时跟踪监测
通过为老人提供免费的手机手环,向远程健康信息处理中心,及时传输老人健康数据,数据进行筛选分析。
3.老人位置定位系统传输
主要用于对老人外出迷失方向、突发疾病无法找到老人位置时,老人一键启动绑定的手机或佩戴的手机手环,按呼叫终端紧急按键SOS,进行GPS定位,当然子女发现老人不见也可以启动该系统,帮助查询,平台精确显示出老人所处位置和附近救援点。
4.老人健康信息处理反馈
从数据分析中筛选出健康有异常现象症状,通过公用网络传送至健康信息处理中心进行甄别、诊断,并将出现异常的退休老人名单和诊断结果再通过手机客户端或微信端口反馈至注册老人或家属的手机上,以此引起警示,供老人就医的医院参考,子女可通过手机、微信实时查询。
5.出现突发情况救助措施
手机或手环按键链接120急救中心,确保急救车会在最快的时间内赶到,为居家养老提供紧急医药救援保障。
(四)健全网络化管理系统和提供便捷异地医疗服务
为避免城市的喧嚣和雾霾,呼吸乡村的新鲜空气,领略大自然的旖旎风光,退休老人也可选择异地居家养老,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较低的生活成本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异地养老要实现市场化需要社会各个行业和部门的合作,例如养老机构,医疗机构,旅游部门要齐心协力才能把异地养老市场这块蛋糕共同作大,要使服务的主体即服务机构和服务设施社会化,建立一支由专职人员、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伍。以专职人员为主体,兼职人员为辅助,青年志愿者为基础,形成庞大的服务队伍以解决异地养老的老年人在语言,饮食,医疗等方面的特殊需求。例如,可以利用来自不同地区的大学生志愿者或者专门招聘来自不同地区的服务员,解决老年人到异地后存在语言不通,从细处着手,让他们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就可(注13)。各级政府应给予优惠和保障,给予支持和引导,鼓励异地居家养老模式,改变传统单一的养老模式。
(五)社区主导整合服务资源
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体系就是要通过“多社联动”来实现,使多个为老服务主体之间有效结合,良性互动,各自功能最大发挥并得到协同支撑,形成一张全面而系统的服务网络。以社区为纽带和桥梁,引导社区居民、居委会、社会组织、志愿者共同参与支持网络,当“多社联动”起来,就可以带来很多的资源,产生很大的能量,促使社区为老服务充满活力。
(六)运用社会工作方法介入
我国老年社会工作实务的思考——上海智慧化居家养老的新视角(六)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