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社区工作的服务范围逐渐扩大。社区工作中包含着基层政府、基层党委、社区服务机构和基层群众等多方面主体,受基层政府职能的转变、基层党委工作重心的变化、基层群众生活文化需求的多元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社区工作的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社区工作在今天已经不仅仅服务于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需求,还承担着基层社区中的基础性法律服务、居民纠纷初步调解和居民子女教育的照看教育等职能。
二、社区工作经典模式及“3+N”社区工作经典模式
社区工作模式是对社区工作的方法、经验、合作方式和管理制度的总结和概括,具备一定的普适性。社区工作模式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根据各地社区工作实践经验的不同,学者们总结了多种不同的社区工作模式,一种社区工作模式往往能够反映该地的社会文化特点和居民胜过资管。就社区工作及社区工作模式而言,发达国家以其良好的社区治理状态,一直走在发展中国家的前列。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区工作模式也不断发展下面将论述国外社区工作的经典模式,以及社区工作模式在我国的发展。
(一) 国外社区工作的几种经典模式
1.社区自治模式
社区自治模式的特点是政府完全或基本上对社区治理和社区工作采取放权的模式,而社区工作则有社区居民自发组织的自治性机构负责,政府只是通过原则性的管理规范对于社区工作进行协调和统筹,除基层执法警察外,政府不在基层社区中派驻公务人员。这种模式建立在社区居民对于社区治理与社区工作的高度共识上,需要社区居民普遍具备合作精神和议事能力。美国是采用这种模式比较普遍和比较成熟的国家,这与美国深入人心的民主法制观念、广泛存在的社会NGO组织和地方性自治历史传统有关。然而,即便在美国,成功实践的社区自治模式也仅仅存在于人均收入较高的社区,在美国的“贫民社区”,社区自治模式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
2.教会主导模式
教会主导模式是指基层社区中居民日常生活的管理工作以地区教会为中心,居民的日常社交、生活服务甚至包括纠纷解决等事宜,全部由地区教会负责。这种社区工作模式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社区活动主要场所为地区教堂,主要负责人为地区牧师。这种模式以广泛而深入人心的宗教生活习惯为基础,在英国、美国南部部分地区和部分穆斯林国家广泛存在。但是这种社区工作模式的实践效果取决于该地的经济发展程度和现代化程度。在发达国家,这种模式往往可以起到服务居民和稳定基层的双重效果,但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过于根深蒂固的宗教习惯则会阻碍社区的发展。
3.政府主导模式
政府主导模式下的社区工作成为地方政府职能性工作的一部分,社区工作机构为地方基层政府(或地方基层政府的派出性机构)。社区服务、社区治理等工作完全由政府公务人员负责,居民自治性比较弱。新加坡的社区工作模式为典型的政府主导模式。
4.政府居民合作型模式
政府居民合作型模式下,政府为社区工作提供场地、经费预算和指导,而社区工作主要人员则由社区居民组成。这种模式中和了社区自治模式和政府指导模式,目前在发达国家中,日本、丹麦、瑞典等国家,广泛的采用了这种模式。该模式可以同时发挥政府和居民对于社区治理的优点,有较好的实践效果,因而在不同文化习惯的地区都被广泛应用。本文重点论述的“3+N”模式也借鉴了该模式的优点。
(二)我国社区工作发展过程中的几种模式
1.群众自治模式
群众自治模式以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基础。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我国历史悠久,自新中国成立后就开始不断实践、发展。该制度下的城市居民委员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挥着基层社区工作机构的职能,居委会工作人员是我国最早的社区工作专业人员。群众自治模式下,居委会接受街道办事处的领导,这是我国社区工作中居民自治与政府领导相结合的基本方式。尽管我国社区工作在发展过程中又产生了多种模式,但群众自治模式是其他模式的基础。
2.政府采购模式
政府采购模式是指地方政府将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工作纳入政府采购的对象,由地方政府出资聘请专业的社工机构和人员,负责社区工作中的各项服务性、技术性工作,而居委会则代表社区工作的服务对象——社区居民,主要发挥监督的作用。政府采购模式旨在改变居委会对于社区服务工作缺乏专业技能的缺陷,通过聘请的方式,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但是这种模式对地方政府财政是一种考验,目前旨在诸如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部分地区实践过。虽然政府采购模式不具备在我国广泛推广的条件,但是它的思路和部分做法,仍然值得借鉴。
3.职能细化模式
职能细化模式,是将基层社区工作中的基层党组织、基层政府、居委会等机构的职能和分工细化,重新建立社区工作组织架构,不同的基层机构专门承担不同的具体职能。这种模式旨在改变传统的社区工作模式中各个基层组织权责区分不明确、服务效率低下的缺陷。这种模式在上海静安区、北京鲁谷社区都曾经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职能细化模式为“3+N”模式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借鉴。
(三)综合借鉴国内外模式经验的“3+N”模式
从国外社区工作经典模式的类型上来看,社区工作的模式应当符合所在地区的文化习惯,能够充分发挥出政府、社会组织的资源和能力,并最大程度保障居民的自治权利。
从我国社区工作模式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社区工作模式应该以我国的基本社会制度为基础,并充分发挥出各个基层组织的特点和优势,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大力发挥社会优势资源。而 “3+N”的模式就是在这样的比较结论和发展经验下是总结出来的模式。它是指在基层党委、基层政府和社工机构之间建立联动合作关系,发挥各自的专长和职能,并恰当的引入社会志愿公益组织作为补充,共同完成社区工作、实现社区工作的职能。该模式下,我国一直以来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得到了尊重和延续,基层党委、基层政府和社工机构的职能和职责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三支力量能够更为合理的发挥自身的优势,社会力量可以被充分利用,由于并没有特别依赖某一支力量,该模式在我国的基层社区环境下具备一定的普适性。该模式目前已经在深圳市坪山区的各个社区得到实践和梳理,具备较好的社会管理效果和推广价值。
三、“3+N”模式在深圳市坪山区的具体应用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3/6/6
社区工作经典模式的运用——以“3+N”模式在深圳坪山的发展为例(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