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研究意义
制造业物流因其包含采购、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又具有各自的行业特点,成为物流运作中最为复杂的领域,物流业通过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可以促使物流企业参与制造企业的供应链运作,通过服务功能的整合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和一体化物流管理能力,通过优化社会物流资源配置,提高全社会的物流运作效率,实现物流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整体提升。
物流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是衡量地区经济结构合理性重要指标。两业联动可以释放制造业的物流需求,推动物流业发展,进而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使四川省的经济由工业为主导逐渐转变为由第三产业为主导,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本文从四川省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客观发展情况入手,分析了四川省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中汲取出两个产业联动的内在机理,进而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促进四川省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效率的改善建议,对于四川省两个产业的联动发展理论和实践研究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Bathla(2015)等是“供给优势”的倡导者。生产性服务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将使制造业得以相应发展。舒干(2016),一位受人尊敬的“互动理论”,结合前两种理论,认为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辅相成的。两者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发展。杰克逊(2017)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融合理论”。两者的界限趋于模糊,两者相互渗透,关系更加密切。
在对制造与物流联动发展的实证研究中,Quinm(2016)认为政府在制造与物流的联动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建立非洲物流渠道以及生产能力提升的过程中面临障碍时政府的帮助使得技术得到了较大的改进。Robert(2017)认为,制造和物流的联合开发与第三方物流战略更具竞争力。其以因果分析法对香港制造业进行分析得出了第三方物流战略的发展优势与前景。相信整个供应链和第三方物流的综合运作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2.国内研究现状
吴传清(2018)行业协调是否协调,供需是否相容,工业质量是否协调,产业之间的地位是否协调这四个方面出发分析了两业之间的协调关系,认为有必要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协调两个产业的发展,并根据制造业的发展考虑物流节点的选择。温怀宇,霍卫东(2018)认为,制造业物流服务外包符合产业梯度转移理论,是第三产业化的重点。张锐(2018)从产业关联理论,制造企业管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博弈论和供应链管理理论等方面分析了两个产业之间的联动机制。
(三)理论基础
1.产业联动发展理论
产业联动发展是指具有关联性的产业基于产业关联而进行共同发展以求互惠互利,相互融合的发展模式。从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来看,产业联动可以较好的优化国家或者地区的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增长效率,并可以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更理想的竞争地位。
2.产业关联理论
产业关联是不同产业之间复杂的联系,这种联系包括但不限于经济、技术方面。产业关联理论是产业升级和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学者们对于产业关联理论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在理论和量化模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学者们普遍认为,产业关联理论促进了国家或地区的产业优化升级,对于产业的创新与改革也有明显的驱动效果,同时,各产业之间的前向、后向、单向以及多向循环联系使得各个产业在整个产业系统中能够正常运行和发展。
二、四川制造业和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物流业发展现状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2/6/6
四川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