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倡主动沟通,促进产业融合
1.解放思想,转变落后的物流理念
受传统思维影响,四川大多数企业仍然坚持“大,全,小,全”的发展模式。制造企业的生产,生产和销售涉及的大部分物流环节是运输,仓储,配送,配送和加工。虽然产业链中的分工已经完成,但分工非常详细,“大,全,小,全”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再为制造企业带来效益。因此,制造企业应该解放思想,放弃传统思维,积极配合物流行业中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将非核心物流业务外包给合适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双赢。
2.专注于核心业务,提高制作业整体运营效率
四川制造业存在两个主要问题:缺乏自主创新和低附加值的产品。因此,在制造非核心物流业务的同时,制造企业应加强对“四川制造”等核心领域的投资,如生产和研发。走进“四川创造”,走欣赏之路。第六章的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影响制造业物流业的主要因素是成本效益比,总资产贡献率和劳动生产率。这三个是制造效率的体现。因此,制造企业应加强这三方面的规划和投资,提高运营效率,更好地实现与物流业的联动[ ]。
3.正确选择物流服务商
物流外包决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外包合作伙伴的选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对外部潜在的物流服务提供商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并调查其管理状况,战略定位,信息技术支持能力,自我塑性和兼容性,以及行业运营费用、成本构成、长期发展能力和物流活动的可信度。
4.调整组织管理构架
物流企业的合作将对制造企业的经营模式产生一定的影响。市场部、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的工作内容和运作模式需要相应的改变。因此,有必要加强企业内部部门的管理。员工可以尽快适应新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企业内部相应部门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最终制定战略。
5.建立合理的物流绩效评价体系
为了防止物流外包的风险,实现物流行业与制造行业的联动发展,我们有必要对物流行业公司提供的物流外包服务进行评估。制造公司应监控物流公司的过程绩效,并及时向他们提供必要的业务信息。应与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协商物流业务的发展,信息渠道的确定和业务准则的编制。外包合作伙伴的表现也应该定期评审,并且应该建立标准来评估它们。
(四)强化四川省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能力
1.加强市场需求分析和预测,增强业务主动性和市场变化适应性
市场需求瞬息万变。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及时和适当的应急措施是物流公司竞争优势的关键。为了赢得制造企业的青睐,物流公司必须不断调查市场,及时掌握和利用市场需求信息和市场动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增强物流企业的灵活性并把握。管理主动权。更好地服务目标市场。
2.加强增值服务,完善供应链服务体系
根据对四川物流业发展现状的描述,物流业成为了物流业和制造业联动发展短板之一,物流业的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四川省物流业和制造业联动发展的下限。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升四川省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应当进一步强化四川省物流业的业务范围,改善各方面的物流发展基础,如加大物流基础设施投入,优化和完善公路配送体系,构建更加高效的物流配送制度体系,应用和推广现代化物流信息系统,扩大物流业企业的服务范围,从总体上形成稳步发展、逐步完善的供应链物流配送服务体系,最终实现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实现物流业和制造业的联动发展。
3.建立物流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物流服务质量
物流公司的服务质量,如分销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客户满意度。目前,四川省物流企业众多。客户满意度决定了公司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因此,物流公司必须特别注重服务质量管理,建立适合市场需求和自身业务的质量管理体系。物流服务质量管理一般包括物流服务信息采集,物流服务状态分析,物流服务内容定制,物流服务机制建立和物流服务综合评价等一系列流程。在这个过程中,物流公司应积极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PDCA循环,全面质量管理和六西格玛管理的概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
4.加强与制造企业的沟通,提供定制的物流服务解决方案
如上文所述,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的联动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存在与制造业企业和物流企业之间的沟通不畅有直接关系,另外,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不同的制造业企业需要的物流服务内容和特点也不同,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四川省物流业和制造业的联动发展,二者需要进一步加强相互间的沟通,并根据不同制造业企业的特点和物流服务内容商议个性化和定制的物流服务解决方案。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四川省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国家和相关部门应当出台一系列的引导政策,不同行业之间的企业可以在加大沟通频率和效率的情况下,根据更加个性化的物流服务解决方案,实现效果更好的联动发展。
5.建立物流信息技术支持系统,提高响应能力和工作效率
信息技术是物流业快速发展的科技驱动力,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物流企业能够更快的对客户需求进行响应,进而提升物流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对于客户满意程度也是理想的保障条件。因此,物流企业应当结合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水平,建立和完善物流信息技术支持系统,如条码、FRID、EDI、GPS等等工具,提升自身市场反应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进而从总体上改善自身响应能力和工作效率。
四 结论
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进入了调整阶段,社会分工也越来越复杂。制造业企业纷纷将传统的企业内部进行的辅助主营业务发展运营的一些生产、物流运输、管理服务等活动外包,从“生产型制造”到“服务型制造”出现了新的趋势。这种转变意味着以产品制造为中心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在进行改革,最终将被基于提供全方位服务的产品的发展模式所取代。这也是制造业链不断扩大和扩大的必然结果。本文正是从这点出发,对四川省制造业发展情况、物流业发展情况以及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情况进行了客观描述,并从中剥离出影响四川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不利因素,在结合四川省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四川省制造业及物流业的发展转型速度,为该省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提供改善的思路。
【参考文献】:
[1]万志远,戈鹏,张晓林,殷国富. 智能制造背景下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研究[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8,40(03):316-327.
[2]王小月,崔鹏鹏. 四川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基于行业异质性角度[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8(03):54-59.
[3]. 新常态下四川工业投资呈现V型增长[J]. 四川省情,2018(07):36-38.
[4]本刊编辑部. “一带一路”四川再出发,未来方向专家这样说![J]. 四川省情,2018(07):25-28.
[5]吴传清,申雨琦. 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评价研究[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01):57-62.
[6]温怀玉,霍伟东. 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国际比较与提升[J]. 河南社会科学,2018,26(01):85-90.
四川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六)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