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论文降重
|
职称论文发表
|
合作期刊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原创论文
|
论文开题报告
全站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工商管理
-> 中国城乡一体化政策考察(二)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
|
物流管理论文资料
|
人力资源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
|
财管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
|
安全管理
|
乡镇企业管理
|
电视制片管理
|
文化产业管理
|
物业管理
|
工程管理论文资料
|
工商管理论文下载
|
信息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酒店管理
|
免费物流论文
|
工商管理
|
行政管理
|
物流专业论文
|
免费旅游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
|
中国城乡一体化政策考察(二)
最新活动:微信集50个赞就可获取任意一篇钻石会员论文。详情见
微信集赞换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
/2/2
(一)城乡一体化的提出
从20世纪90年代起,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还不可能立即改变的情况下,提出了“城乡互动”的思想。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
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的战略方针,这是我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所实现的关于城乡关系认识的一个重大突破。[康永超.论中国共产党城乡一体化战略思想的形成和确立[J].攀登,2011年第5期]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首次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理念,把统筹城乡发展置于了实现科学发展的总体布局之中,而且还明确将统筹城乡发展放在了“五个统筹”的首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465]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指出:“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311]十六届六中全会更进一步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作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提出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064]已经包含了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思想。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思想。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
(二)城乡一体化的实践
中国东部地区由于其有利的地理区位以及国家政策,率先探索出了一些符合本地区发展道路的城乡一体化模式,也正是从这些经济最发达的东部地区,开始了各具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实践,形成了几个模式。[李一文.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模式及经验启示[J].甘肃理论学刊,2010.9]
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珠江三角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可以看作是以大城市的发展来带动乡村共同发展。深圳、珠海等大城市具有较强的辐射功能,能够很好带动乡村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历经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商品农业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重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第二个阶段是农村工业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以农村工业化带动农村城市化。第三个阶段是完善基础设施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按现代化城市要求,构筑现代化城市的框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已发展成为具有现代化文明的城市群体,形成村中有城,城中有村,城乡一体的新格局。
但是,这种模式也有其不足之处,如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因规划不合理而引起的人口激增,公共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所谓的“城市病”。当然,“城市病”是可以通过协调城乡关系,合理发展城市规模,进一步提高城市经济实力等而避免。近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又探索、总结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10条标准[即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村经济工业化、基础设施配套化、交通通讯网络化、市场经营商品化、文明卫生标准化、群众生活小康化、服务体系社会化、行政管理法律化、环境净化美化。],这“十化标准”的实现,将标志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可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标准。
2.北京地区“工农协作、城乡结合”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工农协作、城乡结合是北京市推行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做法。工农协作是指城乡工业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横向经济联合,通过合资经营、合股经营等形式兴办工农联营企业,逐步形成经济协作网络。在具体的实践中,又可以表现为不同的方式。比如。由城市中发达的工业提供设备、资金、技术、管理人员等,由县、乡、村提供厂房和劳动力,联营双方实行利润分成、按股分红,共同承担市场风险;城乡结合多属于纵向经济联合,诸如定点支农、工艺性协作、产品下放、零部件专业化协作等。城市工业通过各种方式向郊区扩散零部件加工或下放产品,大力开展帮技术、帮管理、帮设备、帮培训的四帮活动,使城乡经济呈现出城乡协作、优势互补的局面。[崔西伟.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以成都市为例[D].西南财经大学,2007]
3.以上海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城乡统筹规划”城乡一体化模式
上海从 1984 年开始研究城乡一体化问题,1986 年,上海市正式把城乡一体化作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
上海市把城乡关系分为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主要是紧密的工农业产品交换和直接的横向经济联系,这是与行政管理区域相一致的,比如上海市区与上海郊区九县一区之间的关系。
第二层次是经济来往虽较为密切,但由于分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域,经济来往中行政干预的因素比较少,比如上海市区与上海经济区诸县市农村的关系。
第三层次是直接的经济联系较少,主要通过多种流通渠道发生关系,比如上海与全国广大农村的关系。
农村经济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二元结构,引起了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一大批小城镇脱颖而出,成为联结城乡的枢纽,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质量,大大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城市化进程。上海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就是以上海城乡为整体,以提高城乡综合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经济效益为中心,统筹规划城乡建设,合理调整城乡产业结构,优化城乡生产要素配置,促进城乡资源综合开发,加速城乡各项社会事业的共同发展,保证上海城乡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以成都市为代表的“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城乡一体化模式
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具体做法可以归纳为“三个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 、“三大重点工程”[在农村地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程,农村扶贫开发工程和农村发展环境建设工程。] 、“六句话”[以县城和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为重点;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和基础;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建立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机制为关键;以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为保证;以农民身份转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工业向园区集中,可以起到“集约发展、效益优先”的效果。在实现工业向园区集中的过程中,政府在土地使用、资金支持等多个方面发挥作用,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符合本地区特色的产业。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推进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是事关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周晓益.城乡一体化的“成都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可以实现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农村居民向城市居民转变,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农业产业化经营,这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农村扶贫开发工程作为城乡一体化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农村发展环境建设工程为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刘兴萍.成都市城乡一体化的实践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这些措施之间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成都这种“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城乡一体化模式。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
/2/2
中国城乡一体化政策考察(二)
由
毕业论文网
(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相关论文
本文标题:
中国城乡一体化政策考察(二)
上一篇
:
浅谈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
下一篇
:
顾客意见满意度探析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中国
城乡
一体化
政策
考察
【
返回顶部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