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激励机制缺乏。每位职工在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同时,都希望自己的劳动得到企业承认,他们不仅关心收入的绝对值,还关注收入的相对值。企业如果不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员工即使正常的工资奖金都能拿到手,但如果不能让贡献大、业绩多者得到更多的回报,必然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导致优秀员工离开企业。
5、忽视了身边的人才。身边的人才一般以两种状态存在。一是使用不当而被埋没的人才;二是潜在的人才,即有发展前途,只要注意培养和大胆使用便可以成为人才的人。而短视者不去学伯乐如何辩才、识才,而一味地相信“外来和尚好念经”,往往不顾实际,不计成本,想方设法到外面“招贤纳士”。这不仅会导致人才成本增加,企业原有员工的积极性不高,内部凝聚力不强,还将造成人才流失。
6、盲目引进人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才的作用已越来越被人重视,但不可否认,当前引进人才存在着盲目“追高”的现象。一些企业不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经济实力引进专业对路的实用人才,而是片面追求高学历、高职称。为了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甚至不惜血本,结果虽然花了很大的力气引进了“人才”,但在具体工作中,人才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英雄无用武之地,他们不安心工作,最终还是离开企业。
四、企业留住员工的对策
1、人才开发与培训
目前,国有企业的人才开发和培训大都缺乏长远的规划,短期在岗培训多,长远开发培训少;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培训质量不高,理论培训多,实际操作培训少。在人才流失率较高的情况下,又不注重在职中高级管理人员和青年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开发,优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青黄不接,必然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产生影响。
其中青年一代的培训就陷人了盲区,很多时候培训的资历、工作的年限、学历等都成为决定受培对象的绝对因素。这样使很多在岗的年轻人看不到自己在企业里面的机遇,感受不到自己被认可。有种前途渺茫的感觉,其中不少人选择“跳槽”。
企业在进行人才开发与培训的时候,不能因为害怕人才经过培训和开发后离开企业,就在人才培训和开发上停滞不前。相反,应该更加重视人才开发和培训,一方面提高现有人才的技术技能和知识水平,让他们和企业产生共存感;另一方面,通过开发和培训,在某些关键的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上储备一批后备人才,以防止和减少因现在在职关键人才的突然出走而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2、 薪酬福利管理
(1)薪酬管理 在人才竞争中,有很多国有企业在薪酬方面是个很大的弱点。现行的薪酬管理无视人才的功利性,在很大程度上既不能招徕人才也不能留住优秀人才。笔者个人认为应该加强工资制度改革,目标是实现薪酬市场化。低价使用人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企业应该从观念上改变,以市场为导向,结合本行业水平,考虑人才工作岗位在企业中的重要性,重新合理地确定人才价格,用薪留人。
(2)福利管理 要想最大限度的留住人才和争夺人才,仅依靠薪酬是不够的,还应该把福利提上议事日程,用体贴入微的福利网络留住人才。
在人们日益注重生活质量的今天,企业在今后改善福利的过程中可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①带薪假期。越来越多的人崇尚自由和舒适,“黄金周”让更多的人选择呆在家中,而不去“赶集”,企业应该提供额外的“休假”。使企业的员工能够更充分的享受生活,同时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的关怀,更加努力的为企业工作。不能凭资历来决定休假的对象,而是看对企业贡献的大小。
②福利政策适当向青年群体倾斜。企业人才的流失无非是高尖端人才和青年群体,要留住这部分人,应该在政策上有所倾斜,比如,外地人员提供其适当的住房津贴,每年给与一定的探亲假等,充分体现企业对其的重视,用心留人。
3、职业生涯设计
要想留住人才,不但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还要让他们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这就要求企业帮助人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了解人才任务完成情况、能力状况、需求、愿望,设身处地的帮助员工分析现状,设定未来发展的目标,制定实施计划,使人才在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目标,让事业来留住人才。
4、有效沟通
很多企业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至今还存在许多阻碍人才顺利工作和成长的地方,人才对企业的抱怨肯定不少。如何消除人才的抱怨,把人才离走的念头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效沟通就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首先,应该端正态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应该多鼓励人才发牢骚,因为人才发牢骚的就很可能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美国的优秀企业就很鼓励员工发牢骚,还专门设立“牢骚日”,让一线员工和高管有着良好的沟通。
其次,要认真倾听人才的抱怨,了解原因。在倾听人才抱怨的过程中,要注意激发人才建设性的抱怨。
最后,要对沟通及时进行反馈,积极疏导。
总之,在同人才进行沟通后,应该就人才所反映的问题及时做出反映,能够立即解决的短期内解决,不能在短期内解决的,应该承诺在一定时期内解决,要使人才觉得自己在企业内就是主人,从而最大限度的将人才的绝大部分抱怨消除,努力地将人才离走之意消灭在涨裸中。
企业如何留住核心员工(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