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银行信贷资金
早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成立之初,他们的服务对象就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成立最早的中国农业银行、目前最大的中国工商银行等至今仍然以优质大中型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改革开放十多年以后,按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划,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1994年由政府全额出资先后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曰银行等三家政策性银行更是专口服务于能源、交通、粮食等国家大型企业,为其发展提供贷款保驾护航。从我国银行业蓬勃发展的数十年来看,现阶段,银行贷款仍是我国大多数企业主要的融资途径,中小企业自然也不例外,外部资金来源同样商业银行贷款为主并将长时间存在下去。相关资料表明,我国整个社会融资总额中银行贷款占到了70%。2013年底,我国的五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总额占全国大中小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80%,可是,国有商业行更倾向于放贷给国有企业和大中型企业,尽管近年来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以及不断发展壮大的地方性商业银行都积极参与到了提供银行信贷资金的行列中来,然而他们同样偏好于大中型企业合作,仅仅有不足20%的贷款流向了中小企业,而且在当前的经济转型期内,还有侧重的面向高新科技行业巧关乎民生的领域,面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庞大群体,平均下来就更是寥寥无几,因此,商业银行贷款近乎杯水车薪,实难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问题。
3.国家财政资金
在西方发达国家己经普遍认识到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对经济的重要性,因此,通过财政资金来扶植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发巧经济体一种较为常见的方式。运作方式大致为:由政府行使职能,从国家财政资金中拿出一部分设立专口的基金或直接补贴于企业,以此来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压力,降低市场经营风险和破产风险。在对我国中小企业财政资金支持方面,我国政府也开始摸索,重点面向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的现代化巧业、高新技术行业,以生命科学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相关行业为主要支持对象。如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我国高科技中小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改善中小企业筹资环境为目的,财政部每年向该项基金拨款10亿元。又如“新三板”方案突破试点国家高新区限制,扩容至全国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政府直接对挂牌企业财政补贴等。然而,国家财政资金数额有限,补贴范围有限,同时具有一定程度的侧重,争取财政补贴对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乃是望而莫及。
4.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
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指以发巧股票和债券、接受信用委托、提供保险等形式筹集资金,并将所筹资金主要运用于长期性投资的金融机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近20年来有着快速发展,如:上世纪90年代开始,保险业在我国迅猛发展,涵盖人寿、财产、汽车等多个领域的保险公司如雨后春努般涌现,对外提供融资业务;此外,顺应市场需求,像从事信托投资、融资租赁和典当的各类非银斤金融机构也快速发展起来,加上近几年企业集团为了把资金在整个集团内部融通使用而设立的财务公司等,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业务形式为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提供信贷支持。虽然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方式众多,但针对个别中小企业而言,并不是触手可及,随时可用,如保险业的融资审查堪比银行,财务公司目前只能针对企业集团內部开展融资业务等,如何解决非银行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衔接问题是关键所在。
5.民间资金
从我国国情来看,金融市场的发展还不够完善,民间资金的有效合理利用,必将成为我国正规金顧市场的重要补充,通过合法渠道加强此部分资金的使用,一定能够对企业自身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支持作用。民间金融从融资期限来看一般具有期限短,灵活性强,融资成本较高等特点。目前,从资金的筹集方式来看,我国民间资金主要还是通过民间借贷、民间集资等非正规渠道进行筹集聚扰,将民间闲散资金聚巧后用于企业发展。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民间融资存在很多缺陷,如:中间方没有正规从业资格,国家对此缺少相关法律的约束与保护,借贷双方缺乏信用保障等,使得民间融资风险较高,借款人一旦破产,出资人就可能血本无旧,近几年己有相当多的案例出现。因此,民间金融的主要问题之所在是其执行过程中的不规范性和风险性。
二、关于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看法
(一)建立现代健全企业制度
我国中小企业制度不健全问题是一个长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亟需改善解决的问题。第一,为了改善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审计报告不真实、财务数据不准确等问题,提离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需要在中小企业内部建立健全的现代企业财务执行制度,加强外部监管的介入以及企业自身的检查,实现财务执行备查与自查相结合。第二,企业所有制问题也是阻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问题。在处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所导致的我国部分中小企业还戴着国有企业的帽子,企业领导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追责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方面,首先借助当前经济转型契机,必须加快此类中小企业的所有制改革,加快其股权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的转型,摘掉“国有”的帽子,其次尽快完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的追巧制度,提高企业从基层到管理层的为企业发展尽屯、尽力的意识,为企业发展素清障碍,从而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第云,对于我国私营中小企业往往规模小、人员少,家族式、一人主导企业等问题,应从建立现代科学的企业管理机制入手,从企业自身出发,在成立之初就首先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以规模发展、规范发展为目标,为企业正规式发展注入动力。
(二)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结构
就我国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融资能力弱等特点而言,控制融资成本应该被企业管理者重点关注,融资结构合理会帮助企业大幅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企业自身价值,因此企业对融资结构的把握则尤为重要。首先,严格控制融资数量,降低融资成本。因为在中小企业中,融资成本一般较高,超额融资既会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又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通常情况下,资金持有量能够满足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需要就可,一旦过量融资,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必然降低,成本相应增加,这不仅会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收益率,还可能对企业后的融资产生影响。中小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资金需求,利用统计方法精细化测算,严格控制融资数额,保持合理的顧资规模以适应企业自身发展需求。其次,完善资金结构的配比。对于不同的资产结构,企业应该考虑采取不同的融资方式与之向对应,固定资产中厂房、办公楼应多采用长期借款等方式进行融资建造,大型机器设备可采用融资租赁、售后回租等方式进行融资,经营性借款因其周转快,数额小,一般多采用短期借款的方式融资。第三,企业应努力探寻股权融资途径,加强股权融资在融资结构中的比重,如:“新三板”股权交易融资,私募融资等。采取适当合理的结构进行融资,有利于企业降低资金成本、降低经营风险,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三)完善金旨虫机构与民间金融债权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商业银行己经成为支持我国企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债权金融机构,但是就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通过银行借贷融资困难,程序繁琐,而且会受到区别于国有企业、大型企业的“歧视”,因此,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要从商业银行的改革做起。首先应完善商业银行制度,避免大企业、小企业一刀切,央企、私企一刀切。加强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部口的优化,提高其对中小企业审核工作效率。其次,对于符合国家标准的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加大其发展力度,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有效地拓宽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谨。从我国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来看,相比大金融机构结构精简、灵活性较强、交易成本更低、与客户之间联系密切,因此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从其发展规模、形势上在未来均有很大的空间,应该加大其发展力度。与此同时,中小商业银行发展速度较快,在此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国家在加强政策扶植力度时,也要严格做好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经营稳健性的控制工作。
(四)推动中小企业联合发债融资
企业联合发债,是指中小企业无法单独实现发债融资时,可以通过多家企业产业集群的形式联合发行企业债券进行融资,俗称“捆绑式销售",具有改善企业融资结构、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融资成本低等特点。在我国,国债和金融债在债券发行中占绝对比重,企业债券的发行所占比重很小,而且能够发行企业债券的多数为大型国有企业,中小企业想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融资难于登天。通过多个经营状况、发展前景较好的中小企业以集合的形式捆绑发债,首先,打破了对单一发债主体的高标准限制;其次,经多个中小企业联合发行企业债券,成本公担,规模效应下能够很大程度降低单个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