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一种主观观念,又称公司文化,一般是指企业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点的价值观念,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
企业文化的提出源于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奇迹而引起的美日比较管理学研究热潮,改革开放后引入我国。
一段时间以来,西方企业的管理模式一直被众多中国企业家奉为经典,并进行模仿学习,他们希望通过对西方成功企业的学习,找到让企业基业常青的途径。然而,当西方企业管理模式中很多经典的条条框框搬到中国之后,却在很多中国企业遭遇了“水土不服”。究其原因,就是这些企业只搬来了西方管理模式的“体”,却忽视了更加重要的“魂”——企业文化。
美国管理学家詹姆斯·柯林斯和杰里·波勒斯在对数百家公司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高瞻远瞩的成功企业会比其他企业更强力地向员工灌输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并且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对外是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一个企业真正的价值、有魅力、能够流传下来的东西,不是产品,而是它的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为员工确立一种具有群体心理定势的指导意识,建立共同的文化氛围,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及由价值观指导下的企业目标、企业精神、职业道德等。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激发员工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使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从而产生归属感、使命感、凝聚力、向心力,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共同努力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企业文化的功能
企业文化功能就是企业文化的“性能”与作用,它分为内功能和外功能两种。内功能是指企业文化在其文化共同体内部的文化功能;外功能是指企业文化对外部环境的作用与功能。诸如企业文化对人类文化的影响,对社会各阶层、各种角色的影响,对其他集团文化的示范与冲击。显然,,内功能是企业文化的基本功能、主要功能,。外功能是企业文化的派生功能、辅助功能。
1、企业文化的内功能
(1)导向功能
企业文化作为广大职工共同的价值观、追求,必须对职工具有强烈的感召力。这种感召力就能把企业职工引导到企业目标上来。这种功能往往在企业文化形成的初期就已存在,并长期地引导职工始终不渝地去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
(2)规范( 约束) 功能
企业文化是无形的、非正式的、非强制性和不成文的行为准则, 对职工有规范和约束作用。在一个特定的文化氛围中,人们由于合乎特定准则的行为受到承认和赞扬而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与满足。反之, 则会产生失落感和挫折感。因此,作为组织的一员往往会自觉地服从那些根据全体成员根本利益而确定的行为准则, 产生“从众”行为。这就是企业文化规范(约束) 功能的依据所在。
(3)凝聚功能
美国学者凯兹·卡恩认为,在社会系统中,将个体凝聚起来的主要是一种心理力量,而非生物的力量。社会系统的基础,是人类的态度、知觉、信念、动机、习惯及期望等。企业文化正是以大量微妙的方式来沟通企业内部人们的思想, 使企业成员在统一的思想指导下,产生对企业目标、准则、观念的“认同感”、和作为企业一员的“使命感”。同时, 在企业氛围的作用下,使企业成员通过自身的感受,产生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和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的形成,将使职工在潜意识中形成一种对企业强烈的向心力。
(4)激励功能
所谓激励,就是通过外部刺激,使个体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发奋进取的效应。研究激励理论的学者发现,最主要的激励因素是被激励对象要觉得自己确实干得不错, 至于用绝对标准去衡量他们是否真干得不错,那倒无关紧要。在一个“人人受到重视、个个受到尊重”价值观指导下的文化氛围中, 每个成员所作出的贡献,都会受到青睐,得到领导的赞赏和集体的褒奖。结果是,在这种环境中, 任何一个心理健全的成员都会感到满意,受到鼓舞, 同时为了进一步发挥个人的才能而瞄准下一个目标,并以旺盛的斗志开始新的行动。这就是所谓“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导致成功的了。”
2、企业文化的外功能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显形态,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形象。在市场上,企业形象表现为企业的品牌。它的本质就是“企业人”的形象。优秀的企业文化最终都会通过企业人表现出来。只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树立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在员工、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和社会公众心目中创造企业的品牌价值。所以,对企业的“个体”——员工,我们要加强培训,提升综合素质,在面向社会时,使他们的形象能够充分体现企业文化内涵。
三、企业文化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现代企业文化管理之我见(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