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行政人员对待工作不再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而是该自己做的不做, 该自己管的不管, 造成工作事务在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相互推诿, 效率低下。曾经听专业课老师讲过,在某些地方,一个很简单的审批就有可能拖上好几个月,A部门推给B部门,B部门又推给C部门,就这么一直推。其实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现在行政组织机构设置的不合理,给了这些部门相互推诿的机会。还有很多情况下的明明能够一次就办好的事情却非要人们跑很多次,甚至明明是自己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很多时候却非要办事的群众托关系才给解决。有的领导干部为追求个人“政绩” ,为升迁铺路, 在决策中不根据本地实际盲目跟风, 作出的仅仅注重经济效益,仅仅注重眼前的成绩效果,而不顾精神文明与更加有益的长远规划,造成大量资产浪费、劳民伤财。牺牲了公共利益为自己谋福利。就像有些地方,为了应付检查在政府部门添置许多计算机等先进的设备,以此来展现本地区电子政务发展水平之高,为民办事效率之高,而等到检查过去以后,这些先进的设备就被“雪藏”,根本无人问津,只当是一个摆设。
(三)行政权力的异化
行政伦理是公共行政领域的伦理, 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权力伦理。因为它与公共权力紧密相连, 因此, 行政伦理失范的极端表现形式是行政主体谋取私利, 滥用行政权力, 损害国家及公众利益。有的公务人员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谋利,有的公务人员则简单、自私地维护自己手中的权力,不惜与其他部门相互掣肘,而损害更大的公共利益。新闻中不断报道出来的贪污腐败的案件很能说明现在国家行政人员中贪污腐败以成为一种风气。有人曾讽刺说,十个政府官员站一排,拿枪挨个射击,肯定会有无辜的,但是如果隔每隔一个射击的话肯定会有腐败的人员漏网。由此可见贪污腐败现象在我国行政官员中是多么的严重了。本来廉政为民的行政人员应该是非常正常的群体,但是在现在就目前的现状来看,他们反倒成为了稀有物种。
上海电大松江分校的白俊路在网络“行政管理专业主页”上发表的“行政道德失范的‘动静状态’与‘三色层次’”一文中指出:社会转型往往伴随有社会道德失范现象,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急剧变迁时的“失范期”与“阵痛期”,各种失范现象愈来愈普遍,呈现加速扩散蔓延的趋势。社会道德失范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失范的形式日趋多样化。诸如经济领域的假冒伪劣、弄虚作假、短斤少两、经济诈谝、虚假广告、商业贿赂、不正当竞争等行为;政治领域的行贿受贿、贪污腐败、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公共权力异化等行为;思想、文化领域的公私观念颠倒、义利观念错位等行为;知识领域的抄袭、剽窃、盗版、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都是社会道德失范的具体体现。
三、加强行政道德建设的对策
现实留给我们的是沉痛的反思,纠正和反省现状还得靠我们中国人的自身力量。面对当前行政道德失范,如何加强行政道德建设,各方面的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以下介绍几个方向。
(一)构建现代行政道德体系
当前除了加速查处道德失范所暴露出的贪腐要案以效亡羊补牢之外,必须努力构建行政道德体系,包括国家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道德修养与规范、包括国家行政公务人员廉洁奉公、勤政为民、艰苦朴素等现实道德表率、包括各级行政管理工作中依法行政、科学行政、协调行政、实事求是、热情待人等道德面貌。以此为行政道德划出禁区红线。
(二)加强对行政过程的干预和监督
要加强对行政过程的监督,制定合理的监督体系,把法律监督、党内监督、行政机关内部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各个监督渠道的合力作用。要营造有利于行政伦理完善和发展的人文社会环境和人文精神生长机制, 使行政管理活动处于群众监督之中, 让群众了解国家公职人员的一举一动,监督他们是否很好的利用手中的权力为群众谋利益。行政伦理建设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参与, 在塑造“ 公共人” 的负责任行为的过程中, 公众参与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社会公众利益表达作为对行政主体行为责任或道德品质的一种特殊的评价和调控方式, 是纠正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的一个极有价值的工具。社会公众形成的道德评价压力, 可以帮助公共行政人员培养公众意识, 发挥社会性的道德评价对公共行政道德行为的纠偏功能。通过道德的社会功能内化为领导干部的内在心理行为, 引起一定的道德心理效应和道德经验的心理积淀, 就可以实现行政道德观念的内在化, 形成国家公务员行为选择时趋善避恶的强大动力。
(三)开展行政道德文化建设
首先要加强社会道德的全面教育,从城市到农村都要讲究长期性、针对性和法规性。德育要从儿童抓起,领导带头、以点带面、全面部署实施。其次要组织力量、发动群众、先急后缓、扎实落实道德规范。对行政公务人员廉洁奉公、勤政为民、艰苦朴素等行政道德模范要宣传表扬,对切合实际、踏实有效、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行政规范要宣传推广,促进干部群众中形成习惯。再次要完善道德的社会监督机制,为履行职责、保护干部,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办事程序中要实行公民旁听、接受行政监察和行政复议,审判要实行回避制度等等,发挥社会监督的道德作用。
我们相信,有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我国行政道德建设一定能迅速迈向正确轨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能成功!
参考文献
1、苏建永,樊传明,吴兆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北京市: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
2、刘德章:《公务员公共管理核心课程读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06
3、杨海蛟:《政治意识论》 太原市: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1
论中国行政伦理道德现状及对策(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