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误区之一:企业文化手段化
国内很多企业界人士都把建设企业文化仅仅看成是企业实现其经济目标的手段,而不是企业应该达到的目的,企业文化本身没有上升到企业目的的层面。有人就曾提出,“盈利才是企业追求的唯- - 目标,暴利才是企业迅速发展的最佳手段”,所以,关心职工、让顾客满意只是为达到企业经济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相反。这种倾向最常见的表现是企业管理层不关心或不是从根本上关心员工、顾客、甚至出资者的利益,把管理层或企业自身的短期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对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顾客的满意度或资本的保值增值重视不够或根本不重视。这种倾向最终会损害员工、顾客、甚至股东和社会的利益,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破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思想无疑和现代优秀企业文化的理念相抵触。例如,摩托罗拉的企业文化要求:本公司的目的是光荣地为社会服务,以公平的价格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不断自我更新:开发“我们潜在的创造力”;尊重每位雇员的个性。TCL的经营宗旨是: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效益。联想对员工的价值承诺是:联想,成就人,成就于人。研究国内外优秀公司的企业文化,不难发现,企业文化就其内容与本质来讲,它应该是企业要达到的目的与实现目标的手段的统一体,把二者隔绝开来,只能损害企业文化的生命力。
2、误区之二: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塑造员工
国内相当一些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造人”,塑造员工,包 括按照领导者和组织的意图改变员工的观念、习惯和行为方式等,与此相应,这些企业所倡导的“企业文化”在内容上基本局限于人的道德品质或人品的范畴,例如,“爱国、爱家、爱他人”,“善、诚、智、勤”等等。我们认为,培育和塑造员工确实是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在缺乏市场经济文化传统的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培育人就显得更加重要。但我们也不能忘记,在我国家长制和官本位非常严重,强调服从和控制还是我国企业管理的突出特点,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领导者如果把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造人”,可能会出现一种不良的倾向:领导者把自己放在造物主的地位上,按照自己的意志而不是先进的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去塑造员工。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造企”和“造人”都很重要,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造人”也主要不是局限于员工的道德品质培养,企业可以通过有效的员工甄选过程,选择那些认同本组织文化的人,而筛选掉那些可能对组织的核心价值观构成威胁的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如果一味地强调“造人”,强调员工的接受与服从,而看不到企业文化对企业组织行为的引导和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创造作用,那最终必然会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
3、误区之三:推崇伦理至上,忽视效率指标
儒家文化思想在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中-直占据着统治地位。传统的中国人将道德标准视为思考问题、看待事物的第一准则,而把对事物的确认当作次要因素来看待。受此影响,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伦理问题被放到了中心位置,企业内部干部的优劣、职工的好坏,乃至企业决策与经营行为的衡量准则,都采用道德是非和伦理的标准,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种重义轻利、重工作态度轻工作效率的观念。企业经营中过多强调“德治”,却忽视了制度化建设和管理。
二、如何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
企业文化建设工程如同建筑工程一样,它的过程很重要,它的目标更为重要.因为没有过程永远也达不到目标,而没有目标其过程会造成混乱。因此,当一个企业在设计自己的企业文化建设的蓝图时,必须要根据自己的现状、面临的国内外竞争环境、自己的发展战略等,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使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致,并通过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下,还应有阶段性的目标,这样,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时,就可以稳步推进,层层深入,目标明确,收效斐然。一般来说,在确立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体系;
2、实现员工对企业价值、理念、精神的认同;
3、明确企业的共同行为准则,规范企业员工行为;完善企业基本制度和政策;
4、 塑造企业形象,整合企业无形资产;建立学习型组织,实现文化管理;
5、 推动员工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共同实现。
(二)以“和而不同”观构建企业精神文化
“和而不同”超越了传统的“斗争哲学”,在肯定事物差异的前提下,保持差异,促进事物更好地协调发展和和谐融合,形成新的、更好的和谐的融合。企业是由企业员工组成的一个整体,每个员工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的价值观和利益追求。企业的原始价值观属于企业领导者的个体价值观。在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如何使企业领导者倡导的价值观念与企业全体员工协调一致。这就要求企业在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运用“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在承认员工差异的前提下,企业应当尊重员工的独立人格,将企业领导尊重的价值观与员工的内涵共享。性的价值观被整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既丰富了领导者优秀的管理理念,又丰富了员工积极实践的价值观。
在企业价值观的初步确立中,“和而不同”可以促进企业在认识、尊重和宽容异质思想的基础上,坚持共同特点,促进高质量价值观的形成。在企业文化变迁过程中,“和而不同”的精神有助于企业物质文化和制度的顺利实施。将实现企业文化的变革和创新。在信息技术时代,一切都在迅速变化。企业要想在不断更新的过程中实现稳定、长期的发展,就必须依靠具有时代精神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变迁有两种选择:一是企业管理体制的变迁,二是企业文化变迁后的逐步变迁。众所周知,只有在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之前,企业文化的变革才能预防和引导企业改革创新,避免被时代潮流所淹没。然而,企业的新文化往往受到旧文化的阻碍,不能被企业内部的员工有效地接受和内化。这就要求企业学习“和而不同”的精神。在文化改革面前,要选择最好的文化,消除最坏的文化,实现新旧文化的多元互补,实现新旧文化异质性的矛盾冲突。找出两者的相似之处,然后从旧的精神文化融合到新的精神文化融合。
(三)“贵和尚中”与企业“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相契合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对策(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