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与我国经济发展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中共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施政思路的概貌。由于新领导集体面临的问题和担负的任务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施政思路展示出不少“新的东西”。
“三农”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只有遵循“治本为主,指标为辅,标本兼治”方针,赋予农民国民待遇,消除城乡差别,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才能最终解决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为地域、以农业为纽带相互交织为一体的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总称。主要表现为:农村经济十分萧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市场发育滞后,农产品商品率及其低下,产供销体系没有建立,资源配置无法优化;农村人口众多,劳动力严重过剩;城乡居民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上两极分化严重,形成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城乡居民在基本权利和根本利益上的巨大差别;农村教育水平低下 ,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建立,人群关系紧张,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一、农民收入状况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不仅在数量上有了大幅的增加,而且在结构上也有了明显变化。有学者在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变化时曾指出,目前全国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呈现结构性变化:“表现为家庭经营收入、货币收入、非农业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上升。”。而从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看,仅以家庭经营收入、货币收入、非农业收入概括显然是不够的,其非家庭经营的工资性收入增长幅度及其在家庭人均收入中所占比重都有较大增加。总体来说,2004年农村居民的人均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相对而言变化幅度不大,而以工资性收入为主的其他收入增长较大。
二、农民支出状况分析
农村居民消费支出随收入分化而分化 。从收入分组与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的情况看,总体上呈现各项消费支出随家庭人均收入提高而增加的状况。除教育支出外,其余各项消费支出在家庭人均收入分组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在各项消费中,教育消费在家庭人均收入分组方面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家庭人均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各收入分组,其人均教育消费大致在1000元左右。
城乡差距大且有继续拉大的趋势。尽管2004年农村居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而且在消费方面也表现出消费总支出增加,食品支出比例下降等可喜现象,但在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及消费方面所表现出的巨大差别,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由1997年的2.47倍,持续扩大到2004年的6.35倍。相应的在消费方面,城乡差别也在逐渐拉大。我们通过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构成就可以看到这一点。据统计局的调查结果,2004年城乡居民的主要食品消费存在较大差距。在各项消费中,城镇居民均以较大比例高于农村居民。比如肉类消费,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量是农村居民的3-4倍,水产、奶及奶制品是农村的3倍左右。
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但相对农民高昂的积极性,在农村基层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走向更高水平的障碍。
三、存在问题
关于学习三农问题与我国经济发展的体会(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