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提高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随着供应链的形成,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形成,使竞争的范围不再停留在体现过去传统的物流活动的仓储、运输环节上或者包装环节上等一些单独的环节已经不上,取代这种单一环节上的竞争成为竞争焦点的是整个供应链过程或者物流过程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可以说物流的很多技术手段是停留在设施能力的提高和设施水平的提高上,是由于信息技术不发达。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的能力决定了对顾客提供高效率、高水平服务的能力、决定了整个供应链对市场的反应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很多国际上的物流活动在世纪年代早期,釆取的竞争手段不再以提升多式联运、自动化仓库等一些物流设施的上来提高自身的效率,而己经把对物流设施水平的关注转向了对提高信息管理能力和提高信息技术水平的上。如果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就要通过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来提高对顾客的响应能力的。
二、国内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一) 企业员工信息化意识不强
信息技术对物流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是不容置疑的,企业物流虽然已经在企业业务发展的战略上对信息化给与了一定的重视,但仅仅是将信息化作为企业内部日常管理的工具,没有提高到提高企业对外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重视程度依然不够,导致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在管理层人员往往认为企业是以追求业务为主要的目标,因此轻易不会进行改变或创新,他们一般是在既有的工作模式、既有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只满足于能保持原有的业务额不下降的管理理念。
2、员工层次较为多元,对于运输和包装等生产线上的员工的素质不高,这些员工很少接受信息化的专业训练,对信息化技术掌握不好,生产的效率远远没有得到很好的释放,甚至部分的员工还对新事物存在抵触的情绪,担心自己的工作会被信息系统所取代。
3、信息化的建设,并不是全员参与。企业相关的人员、资金、财务等问题在内的所有的部门,从最初的采用一个新的技术,到新技术在组织内部的不断扩散,到信息技术知识在企业内部的传递,再到最后的效用的最大化,这是一个连续的突破的创新的过程,其中的衔接作用并不明显。
(二) 物流信息人才短缺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物流作业逐渐出现智能化、规范化、个性化、一体化的特征。无论是对物流现场操作还是后台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之而来的是对物流的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提出的挑战。目前物流企业中专业人才的比例很低,即有物流专业能力,又具有较强管理的人才是少之又少。大部分的员工处于懂业务的不会技术,会技术的却不了解物流管理的状态,物流专业人才的数量和素质与信息化建设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 信息系统集成程度不高,规划不明确
信息化在各行各业的不断推行,致使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重视信息流,在意能否及时了解整个物流服务的过程,能否将企业物流信息系统与客户的信息系统实现对接是企业物流信息化面临的一大挑战。企业物流毕竟解决的不是一个企业的物流问题,它们都有自己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在这张庞大的供应链网络中,物流公司做好自己的信息化管理虽然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它依然脱离不了整个供应链的大环境。要真正实现高效的物流信息化,全面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物流公司需要基于自身供应链的网络在将来集成客户的信息系统。所以说,系统与外部系统的集成问题是物流公司在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更为艰巨的任务。
业务部门的信息化和作业自动化的需求强烈;信息化项目设计不够完善,缺乏完整的规划,应变能力不足;没有在整个公司层面明确信息化项目的推进流程。
三、信息化建设的优化措施
(一)大力培养员工信息化意识
信息化建设工作绝非在朝夕之间可以完成,即便是完成了,也需要依据企业的发展情况来不断地完善。企业物流公司首先应该增强自身的建设意识,具体的操作原则就是以企业的发展为依据,构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物流信息体系。第一,做好基本工作,构建数据库;第二,尝试着构建各个部门内部的信息系统,完善业务流程,精简程序;然后,实现对信息的综合管理,建设企业间的信息系统;第三,构建供应链信息系统,高效地利用各项资源,最大化地降低成本。总之,为客户所提供的服务应该囊括了:提前通知客户发货时间、产品送达以后汇总反馈信息、提供订单查询服务、监测货物运输情况等。
(二)加强相关培训,提高人才素质,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研究(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