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入驻的门槛设定,平台会严格审核并要求商家提供经营资质,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入驻拼多多的商家需要遵守平台协议与一系列规则。
而平台的售后处理方法也与其它电商类似,消费者投诉可以通过商家客服进行,如对商家客服处理结果不满意,可以申请平台客服介入。在消费者发布的投诉微博下,拼多多都会进行评论回复,表示马上安排核实。有消费者在与平台沟通后收到了退款,表示"态度很重要"。
在拼多多商家入驻平台中,设有"个人入驻"和"企业入驻"两条通道,后者适合公司或企业入驻,需提供营业执照等资料,而前者适合个人、个体户入驻,提供身份证即可。因此,个体商家在供应链上的薄弱难免影响商品质量。其中,对供应链要求相对高的水果品类受到消费者投诉数量较多。对此,拼多多方面在接受无冕财经访问时表示,一般的水果腐烂问题,只要消费者申请平台介入、有图片等证据,都会给消费者退款处理。"消费者投诉问题是电商平台普遍存在的,不是拼多多独有的问题。"拼多多方面表示,始终将消费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希望在提供商品价廉的同时也物美快捷。
拼多多庞大的用户量吸引了众多商家进驻,在入驻拼多多平台时,商家须签署平台协议、遵守平台相关规则,其中包括对平台、对消费者做的各项违约金承诺。但不少商家没想到的是,自己会在这些"违约金承诺"上吃苦头。"一单才赚几毛钱,罚款却是每单10元。"一位在拼多多上售卖彩妆的卖家告诉无冕财经,他近期在一个9.9元竞价活动上卖了近4000单的货,尽管按照平台"48小时发货"的规定,按时把4000单的商品发出去了,但物流揽件扫描存在时间差,该卖家就收到了"虚假发货"的罚单。根据拼多多规定,只要"虚假发货"比例大于5%,所以这4000件商品就会全部被判罚款,每件10元,账户余额也被限制提现7天。
拼多多方面还强调,所有假货、延迟发货等的违约金都不是给平台的,而是赔付给消费者,这方面经得起审计。限制商家提现,则是为了防范出现商家售假、虚假发货等各种违规行为之后卷款跑路
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两点寻求突破
(一)通过S2B,推动低端供应链的升级
中小厂商的供应链是拼多多起家之本,但也拖累了拼多多的进一步升级。掌握供应链才是电商的核心护城河所在。拼多多对供应链的破局,应当在努力发展S2B的模式上。所谓S2B,就是在消费者侧聚集消费者的需求后,对供应商侧进行批量化的定制。网易严选、小米优品、京造的终极模式也是如此。只不过两者的进路不同。由此,来倒推原本低端供应链的小厂商在单品上做到极致。——这可以看做是拼多多对供应链的独特的赋能形式,也是拼多多引导中小厂商升级的一个较合适的途径。笔者认为,拼多多未来的主要供应链,可能是一至数个超强单品对应一个厂商的形式。当然高端供应商和品牌商的引进,也是应当去推进的,但有阿里与京东的大山在前,且其与主站拼团玩法的抵触,可能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
(二)增加更多方向的游戏性玩法,减弱社交裂变的强度
随着产品覆盖率的提高,拉新的成本会越来越高,接下来拼多多应当更多地去考虑如何激活和留存用户。另一方面,社交裂变玩法对用户社交货币的消耗大,其针对的用户群体是社交货币价值较低的用户。但随着用户群体的扩大化,对社交货币价值较高的用户群体需求,该如何去满足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推出更多短分享路径的社交玩法,或者弱分享性而强调站内互动的游戏玩法,或许是可行之道。
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以拼多多为例(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