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对温州正泰集团持续发展战略的管理对策
作为一个家族文化传统相对薄弱的国家,美国的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尚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则更是任重而道远。目前英美家族企业处于公众公司这一阶段,日本也已基本上完成家族企业化阶段,海外华人大企业正在从企业家族化阶段向家族企业化阶段演进,而我国家族企业还处于家庭企业阶段。虽然现在不少家族企业已经成为上市公司,但其数量在众多家族企业中仅仅是九牛一毛而已,绝大多数家族企业还处于发展的低级阶段。如何使这些家族企业尽快摆脱低级形态而向高级阶段加速迈进?除了选择正确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外,还必须加强这条道路的建设,才能使家族企业在这条路上走得既快又稳。
(一)整合战略管理
1、树立科学发展观,更新观念
树立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按照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为家族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家族企业要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为鼓励、支持和引导家族企业健康发展,各级政府要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明确发展家族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政策(如税收、金融)方面对家族企业给予支持。对优秀家族企业的典型事迹以及利国利民之举要大力表彰,在评选劳动模范、先进人物等方面,家族企业要与国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要提高家族企业人才的政治待遇,给予他们参政议政的机会,增强他们的政治责任感。这既肯定了家族企业对社会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激发经营者强烈的创业意识,也可以通过舆论宣传消除人们对家族企业的歧视和偏见,消除家族经济发展在思想观念上的障碍,让家族企业做强做大,健康发展[ 郭跃进:《家族企业经营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年第45-46页。]。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时常遭遇资金匮乏的窘境,而对家族企业而言,则更是一道屏障。从银行的间接融资来看,以家族企业为主的中小民营企业很难通过银行信贷筹措到足够资金。国有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对于中小民营企业,银行放贷则十分谨慎且手续繁杂。以民营经济最发达的浙江省为例,个体私营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一般仅占全社会贷款总额的10%-20%,与其雄踞全省经济半壁江山的地位极不相称。而对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尽管国家在不断放松对私营企业上市融资的限制,但比例仍然偏小。其实不管是间接融资还是直接融资,其风险控制主要取决于对融资制度和监控体系的建设,而不是以融资对象的所有权性质来判定。我们应该强化监控,而不是限制对象。放松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控制,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将有助于家族企业的资本社会化和管理社会化,使家族企业向公众公司迈进,实现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积极借鉴国外家族企业治理经验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家族企业的制度变迁是一个非帕累托均衡过程,并非所有的家族成员在变革当中的收益都为正。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和家族以外的非核心层人员共享企业的产权、剩余索取权及经营管理权,一部分低素质的核心层人员将从重要的经营管理岗位退下来,把权力交给专业的管理人员。这对家族成员来说无疑是痛苦的,一部分家族成员从自身利益出发,会竭力反对变革。对创业者及核心层人员来说,这一过程无异于一次激烈的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尤其对创业者,把企业管理权交给能力比自己强者去掌握,战胜家族亲情远比克服一般人情更困难。这个过程充满了风险和不定因素,要求作为变革主体的创业者必须具备强烈的变革意识和开拓魄力,必须成为真正熊彼特意义上的企业家,具备强烈的 “企业家精神”。创业者需要加快自身的知识更新速度,形成适合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使企业运作日益和规范的市场经济规则相适应[ 陈湘桂:家族企业成长的障碍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第9页。]。
据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研究显示,美国约有70%的家族企业传承到第2代,有近20%的家族企业可以传承到第3代,有15%的家族企业能够传承到第4代以后或世代相传下去。在美国500家大企业中,仍有近40%为家族企业。美国反托拉斯法的英文名称就是“Anti trust Law”即反家族垄断,这种法律上的巨大压力导致家族通常将手中持有的股份出售套现,加上代理成本很低,吸引小股民入场,外部环境自然会迫使经理层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从而形成了分散的股权结构。美国家族企业相对于能完成制度变革或吸取现代企业制度规则而得以持续发展,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深受传统文化、传统家庭制度束缚,且没有巨大的外部社会资本支撑,而难以做大做强。欧美家族企业的治理变革经验值得中国家族企业很好的借鉴[ 李英:论家族企业的职业化管理,山东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3期。]。
(二)培养现代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
企业家是企业的人格化,因此,他不能没有进取、冒险、胆识和创见等能力和精神。作为一个现代企业家,需要不断追求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开拓市场,敢于和善于进行组织和制度创新,具备团队合作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经营理念、经营的价值系统, 是一种看不见、但是可以让人们确实感受到的一种精神存在。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形成强烈的企业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自觉地规范人们的行为,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日本企业对企业文化的重视值得借鉴。如松下企业,在创业之初就将企业文化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确立了产业报国、光明正大、亲爱精诚、奋斗向上等企业精神,使之成为企业文化的内核,从而大大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企业文化的作用虽然是间接的,但是它是作用于人的,所以是长久的。因此,及早注意企业家精神及企业文化的培养,可推动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定进步。
(三)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树立人才第一观念,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一个家族企业的企业家,能否识人、用人、容人、留人是其经营管理能力的体现。家族企业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制定人才发展战略,充分调动家族成员和非家族成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企业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家族企业模式下的人才机制大多是“任人唯亲”,这在创业时期由于家族的“亲和力”即不计报酬地劳动而产生独特的优势,但是当企业规模扩大后,并非所有家族成员都符合企业的需要,有的还产生严重障碍作用。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于高层经理人员,危害则为更严重。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家族企业人才机制的缺点越来越明显了。人才机制社会化的本质就是使人才能够在开放、竞争、激励与约束完备的环境中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中去。中国的家族企业进行人才机制社会化的根本途径:一是淡化家族成员的机制,引入市场中优秀人才进入企业,并推行科学的考评制度,公开竞争,择优选用,最终实现“在高层管理人员中,无论有多少家族成员,也无论他们多么出色,也至少要有一位非家族成员(管理大师杜拉克)”的目标。二是吸取现代人才激励理论的有关方法,如前述股权激励、目标管理等;三是实现团队管理,这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增强班组成员的凝聚力以提高生产效率。
五、结语
纵观世界,家族企业广泛地存在于不同的意识形态、文化背景中。家族企业因其自身的优势适应了不同时代的不同经济特征,发展至今仍生机勃勃。目前,中国的家族企业也已成为市场经济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家族企业并不是经营落后的企业,而是很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中国的家族企业应该广泛借鉴各国的发展经验,在充分发挥家族企业的强大优势的同时,积极发现本身的不足之处并加以克服,进而引进现代企业制度,把两者长处融合在一起,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一蓉:论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J].鲁行经院学报,2012(5).
[2]张继良:中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3]陈红芳:家族企业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之路[J].企业经济,2013(2).
[4]刘华:论我国的家族企业及其可持续发展[J].湖北社会科学,2013(10).
[5]陈湘桂:家族企业成长的障碍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9).
[6]克林:《家族企业的繁衍——家庭企业的生命周期》,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3,12
[7]王明琳:家族管理:弊端与嬗变,《理论与改革》,2013年第2期
[8]郭跃进:《家族企业经营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45-46
[9]李英:论家族企业的职业化管理,山东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3期
[10]储小平:职业经理和家族企业成长,湖北社会科学,2010,2(232):46-48.
中国家族企业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以温州正泰集团为例(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