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企业文化建设中忽视人的因素之一是忽视员工的参与。有些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对企业家文化的总结和提炼。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和领导者。员工只需要被动地接受和服从。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自顶向下的方法通常是采用,缺乏自下而上的沟通和反馈,和员工没有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从而增加的阻力和障碍的过程中企业文化推广,,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影响,二是忽视员工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不仅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给员工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一些企业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企业员工,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企业员工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注重企业精神和文化的贯彻和弘扬,而轻视对员工的培训,轻视对员工职业生涯的设计和规划。因此,员工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前景和可能的职位缺乏了解,失去了奋斗的动力。
6、企业文化缺乏个体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而个体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来源于企业文化自身的原创性。然而,在企业精神文化的建设,企业往往缺乏深入分析、总结和改进企业的发展历史和文化积累,只是学习一些先进企业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并不显示企业的独特的文化色彩,并不能真正反映了价值取向,的经营理念,企业的行为和管理风格在员工心中产生强烈的共鸣。因此,不可能为员工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可能让公众通过这些精神文化来识别企业形象,不可能产生对企业的认同和选择。
四、企业文化的建设与思考
建立企业文化,首先要弄清楚企业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依靠是什么,如何吸引员工为企业服务,整个企业依靠什么来形成一个完整、高效的工作局面。然后回答几个核心问题:首先,如何看待客户;第二,如何看待员工;第三,如何思考和定义竞争;第四,如何考虑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第五,如何考虑合作与竞争;第六,如何理解成本和利润。那么,如何建立企业文化呢?
(一)企业文化的建设步骤
1.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哲学
要建立企业价值体系,就要从企业的地位、环境、行业发展前景及其经营状况等方面入手;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分析;结合公司高层对企业发展的思考;从企业发展的众多可能性中,确定企业的愿景;据必须遵循的价值观,一个企业的发展,有必要建立一个价值体系,可以促进并保持企业的正常运行和长远发展建立一个价值体系,企业普遍认同体现自己的特点特别是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理念,是可以随着社会环境和时代的变化而确立的。例如,佳能的企业哲学是“共生”。它是指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共同工作和生活在一起,消除不同文化、习俗、语言和种族所造成的障碍,建立一个全人类共享幸福和幸福生活的社会。佳能以消除不平衡为己任,不遗余力地将“共生”理念付诸实践。作为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公司,我们不仅要与客户和他们的社区建立良好的关系,还要与国家和地区、地球和大自然和平共处,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因此,佳能以“促进世界的繁荣和人类的幸福”为目标,在不断提高产量和进一步实现共生的道路上迈出了大步。
2.企业文化的血肉-----行为文化
我们制定了一个新的企业概念,它不是形式化的,而是停留在口号和口号的层面上。我们要用它来指导对理想的追求。如何引导和规范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这就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规章制度:企业理念实施中最重要的部分应该体现在企业的规章制度中,使员工的行为能够反映出企业理念的要求。如员工行为、公共关系、服务行为、危机管理、人际关系等。
(2)工作与决策:企业理念必须体现在企业的日常工作和决策中。企业的领导者应该为员工树立榜样。
(3)典礼与仪式:各种必要的典礼与仪式能够有效地宣传企业的理念,并以丰富生动的方式在各方面实施。如各类会议、展览、庆典及国内外节日。
(4)榜样和英雄:为了贯彻和贯彻公司的理念,需要有榜样供各部门和员工学习。树立一个榜样或优秀的人可以让所有的员工感受到真正的影响。
(5)沟通渠道、教育培训:为了有效传播企业理念,共享价值体系,让员工参与企业文化,我们需要建立畅通、多元化的渠道。如内部网络、报纸、论坛、宣传阵地等。用这些方法定期教育和培训员工。行为规划应以总体目标为基础,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总体规划。企业行为规范只有着眼于长期的、可操作的、细致的、甚至教条化的企业行为规范,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随着时间的推移,才能真正规范和清晰地体现企业的经营理念。
3.企业文化视觉形象的出现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接收外部信息时,视觉接收的信息占总信息的83%,听觉信息占总信息的11%。因此,我们认为,在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传播过程中,视觉形象依赖于企业理念,但它广泛传播,是企业文化和24个理念的重要载体。因此,企业必须明确视觉形象的重要性,用艺术性、国际性、简单易懂的设计,给社会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树立企业形象。在企业形象设计中,最重要的是企业标志、标准人物、标准色彩和吉祥物。只要确定了这四个元素,其他应用程序设计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
基本元素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 能够作为公司理念和精神的象征;
2. 可以长时间使用,适应公司的愿景;
3.是否易于识别,是否具有艺术性;
4. 是否与其他行业有良好的区别,是否有设计,首先要考虑行业属性,整合业务特征和目标,体现企业精神。其次,我们应该参考大量的国内外设计趋势作为设计参考。第三,视觉偏好调查应基于客观数据进行。综合各种信息之后,我们应该首先让大量的草图从广度层面,从他们选择至少5个定向草图二级深入发展,然后从扩张选择3 - 4种方案偏好测试,最后确定企业形象的基本要素与艺术美。可口可乐、索尼、奔驰、柯达、雀巢、丰田、麦当劳等全球十大知名品牌都非常重视自身品牌视觉形象的传播,都有自己的个性化视觉识别特征。它是企业自身理念、行为、内在个性、文化、定位、价值观和追求的外在表现,是塑造企业形象、风格和品位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不可否认,外国文化在中国企业文化模式的建立中所起的作用,但其过程并不是整体的美化,也不是整体的日化,更不是整体的欧洲化。因此,重建的中国企业文化必然是具有外国文化精髓和中国特色的中国文化,即形成中外文化相结合的企业文化模式。
1.依托中国传统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产物。没有人可以随意选择一种异想天开、捏造的企业文化。也就是说:企业文化是全国性的。中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在中国文化发展的漫长历史中,最深远、最广泛、最重要的是儒家文化。因此,儒家思想在中国企业文化中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仁”是儒家伦理的核心。其基本内涵是仁的核心。从本质上讲,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而社会价值体系不仅仅是个人价值体系的扩展。相反,社会价值体系应该能够调节和调节个人价值体系。人不仅是感性的,而且是社会性的。纵观工业文明,人类的地位经历了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综合素质人的变化;管理思想由“见物不见人”转变为“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研究对象从个体到群体,从基础的组织和技术到深层的价值体系和道德规范。这一系列的企业文化模式过程正是人们基本观念的回归。儒家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与人力资本理论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一致的。儒家的“人文关怀”是企业凝聚力的源泉。儒家思想认为“上下合一,其力破金”,“上下欲胜”,“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圣人所看重的不过是人员。儒家思想提倡孝道、手足之情、诚信和宽恕,强调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基本原则是互相尊重。显然,这一原则在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强大的凝聚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谐与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也应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家只有关心和爱护员工,才能得到员工的信任和爱戴,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奖金和福利所无法企及的。儒家的“诚信”是提升企业价值的根本。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儒家的诚信一直受到世界的尊重,儒家商人也一直遵循这一原则。“对自己诚实守信,是一种心胸开阔,是对人格的尊重;对别人来说,一种道德的沟通,一种气场和自信;对企业发展而言,它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无形资产,是管理价值的有效提升。对诚信的忠诚不仅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持久和和谐,而且可以使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持久和深入。市场经济归根结底是信用经济。不注重信用的企业的市场寿命往往是很短的。然而,一个将“诚信”融入企业文化建设,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的企业,在纷繁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能够立于不败之地,成为“长期成功的将军”。
浅谈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