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毕业生在求职中常会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评价偏低,他们总是以为自己的水平比别人差,单位要求很高自己肯定达不到,自己能力不行等等。就业中的自卑一般产生于以下一些情况:首先是一些冷门专业的学生看到就业市场寻求自己专业的单位少、待遇差或在求职中遭冷遇,就容易悲观失望;其次,一些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辞的大学生看到其他应聘者口若悬河,自己什么也说不出来也会自惭形秽;再次,一些在校成绩与表现一般的大学生看到别人的自荐书上奖励、证书、成果一大堆,自己什么也没有,也容易自我贬低;最后,一些女大学生在就业遭受到用人单位的歧视后也会自怨自艾。总之,自卑的大学生不敢正视现实,对自己的长处估计不够,怀疑自己的能力,不善于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在对自己的抱怨、贬低中失去了求职的勇气。
自卑的反面是自大,而且两者有时会相互转化。一些专业较好、就业资本较雄厚的大学生容易从自信变为自负。还有一些大学生是脱离实际的自大,他们既缺乏对自己的客观认识,也对就业市场、职业生活缺乏了解,一切都凭自己的主观想象。如有的大学生自以为经过大学几年的学习和锻炼已经满腹经纶,任何工作到手中都可以出色完成,在求职中自觉高人一等、自命不凡、四处吹嘘,一旦出现变故则容易陷入自卑、自责、一蹶不振。
自卑与自大是大学生身上常见的人格缺陷,在就业中的表现都是对自己缺乏一个客观的评价,同时对职业缺乏深入的认识。在就业中自卑与自大常存在交织的现象,如一些大学生在求职比较顺利时容易自大,一旦出现挫折就自卑;一些大学生虽然对自身条件比较自卑,但是真正遇到用人单位时却又表现为自大,要价很高。
3怯懦和冷漠。怯懦是一种胆小脆弱的性格特征。例如大学生在参加用人单位的面试时,常常面红耳赤,语无伦次,答非所问,面试时把准备好的“台词”忘记得干干净净;或者小心翼翼,唯恐说错一句话回答不好问题会影响用人单位代表心目中的形象,没有把自己的特点优势表现出来。就业学生因为怯懦后影响了面试成绩而惨遭淘汰,往往会产生一种消极的心理反应。大学生在择业时,受到挫折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可能会出现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情感淡漠,意志麻木等心态,这就是冷漠。这种心理 与就业竞争机制和社会环境是不相适应的。
三、大学生就业心态的自我调试策略
1.调整学习心态,增强学习能力
现在是知识和能力的时代,一名大学生要想在社会上获取一份理想的工作,就一定要有过人之处。这就要求我们的大学毕业生们要在专业知识,社会实践,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都要有很强的能力,这样才能当今的这知识竞争与人才竞争的社会中脱颖而出,赢得自己期许的工作和生活。而上述能力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要求大学生一定重视学习,重视积累,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有所成就。
2.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
就业市场化、自主择业给大学生带来了机遇与实惠但许多大学生对“市场”残酷的一面认识不足,对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了解不够。经过对就业市场、就业形势的客观了解与深刻体验后,我们必须明白现实情况就是如此,无论是抱怨还是气愤都没有用,这种就业情况不可能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改变的。与其成天怨天尤人,浪费了时间、影响了自己心情,还不如勇敢地承认和接受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彻底打破以往的美好想象,脚踏实地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注重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应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更多地关注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关注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此外,大学生们还需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才能处于主动地位。
3. 合理规划职业发展
由于受传统思维的影响,我们的许多毕业大学生们想在就业时找到一个稳定的,一生不变的工作。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样性质的工作是在不断的减少,更多的同学需要在工作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职业发展路途。所以,在就业时要看得长远一些,要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在择业时不要期望太高,可以先选择一个职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当的职业流动,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
4.培养抗压能力,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积极地面对困难和挫折,敢于面对失败,认真总结失败的原因,及时调整目标,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此外,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心理问题时,要不断地自我暗示、自我鼓励,可以通过如跑步、健身、游泳等方式进行适当的宣泄,必要时也可以向心理专家求助。
四.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的着力点
1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美就业市场
要解决高校就业问题。政府要加强经济调控手段,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在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 ,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去那些地方就业。在完善就业市场方面,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通过深化改革,对于那些有障于学生就业的政策制度要逐步取消,各级政府要开放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限制,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
政府还应该加强对高校办学的指导,在宏观上加强人才预测和对专业设置的调整以及对各类人才培养规模的调控,指导高校的改革,避免高校盲目的专业设置。另外,政府还应发挥自制优势,主动为高样和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
2.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各个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让那些博士和硕士来装点门面,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用人,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3高校要强化内部改革,并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高校要主动适应市场,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开设新专业,灵活地调整专业设置。
高校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理顺就业指导工作的体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充实人员配备,充分拓展机构职能。不仅要管理就业工作,还应该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方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根据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将大学教育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分别确定工作重点,合理安排不同阶段就业工作的内容。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将就业指导渗透到教学中去,强化学生自学成才的意识,让学生了解所学领域的发展前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最终促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充分合理地就业。
就业的途种类繁多,如考公务员、出国、进入外企等等,即使你找不到称心的工作,也可以自主创业。只要同学们认清自己的优势,找准自己的定位,勇敢的面对就业挑战,通过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够找到一份适合你的工作。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大学毕业生们定能用辛勤和汗水书写人生壮丽辉煌的诗篇。
参考文献
1《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群言出版社2008年6月版
2金泰来.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2012(14).
3韩嫣.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20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