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近年来,我国许多上市公司接连不断地出现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这些已暴露的问题或潜伏着还未显露的隐患,证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本文将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入手,剖析现今资本市场下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对完善规范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期待完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中国上市公司质量。
[关键词]上市公司 公司治理结构 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其数量也不断增加。但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没有随着上市公司的数量的扩张而建立和健全起来。上市公司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资本市场的健康与否。因此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否将影响经济效益,并直接影响资本市场的额诚信。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概述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具以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它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同时,它提供一种用于设置公司目标的结构,并提出达到目标和监控运营的手段。
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外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外部治理结构是以竞争为主线的外在制度安排,内部治理结构是以产权为主线,公司治理是要解决两大利益冲突,即股东管理者之间的利益不一致冲突以及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本文主要从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来探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划分为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占股票总额62%以上的非流通股不能流通,且股权高度集中于国家和法人企业。“一股独大”的现象较为普遍。
1、股权集中度过高
股权结构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公司的治理效率,从而影响到整个公司的筹资、投资及利润分配活动。许多上市公司中国有股一股独大问题普遍存在,股权高度集中“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模式给公司治理代来了很多消极影响:控制股东利用自身优势很可能损害国家、公司以及中小股东利益,即使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也可能形成内部人控制的格局,进而损害公司、股东的利益,在激励约束乏力的情况下,还可能会出现决策不利的结果。从股东会的参与者看,小股东的参与度很低,股东大会的参与者多数是国有股及法人股的代表。个人股参与者很少。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运作中,股东大会的质量不高,多为形式上的、概念性的东西,其功能难以发挥。并且我国上市公司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之间目标存在不一致性。
2、内部约束机制不健全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不完善。主要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激励机制参与过少。有些董事持股偏低甚至不持有公司股份。利益并不直接相关,因此无法保证其决策时能真正公司的利益为上。二是公司高层管理者激励不足。在约束不足的情况下管理人员容易追求眼前利益;或者由于缺乏制衡,“内部人控制”公司容易出现实质是自定薪酬的情况。由于激励机制不完善,容易导致公司经理不是尽心尽力地经营好公司,以从公司良好的业绩中获得自己的报酬,而是想方设法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来谋求额外的收益,这在上市公司里是非常常见的。这显然是不良的治理结构安排。总之,上市公司在内部激励机制的设计上,缺乏一套将经营者的利益与公司效益紧密联系,从而不利于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和激发经营者的创新精神。
浅议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问题及对策(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