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5层,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需要的层次具有很强的发展性。在一般情况下,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高层次的需要。在5个层次的需要中,社交需要也叫归属需要,是建立在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基础之上的,只有当社交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进一步产生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从这一点上来说,企业的凝聚力与企业成员的5层需要均有关联。
3.企业领导的行为与方式
领导是企业的核心。如果一个企业的领导层内部不团结,势必会影响到企业成员。而一个精诚团结、能广开言路、善于听取各种意见的领导群体会对企业成员起到示范作用,有助于企业成员的内部团结,形成一种良好的企业氛围,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4.企业规范
企业规范是企业每个成员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一系列的统一成员行为观念的标准体系。企业规范包括成文的和不成文的,成文的如企业内部各种规章制度,不成文的如约定俗成的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等。企业规范是维系企业行为的无形力量,是评价企业成员行为的尺度。因此,企业规范是形成企业凝聚力的动力,它能够理顺每个成员的个体目标,使之与企业目标一致。如果缺乏企业规范或有规不依,则企业的凝聚力就难以形成。
5.外部环境
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否则就会被淘汰。面对时代的压力,多数的企业成员都会有一种紧迫感,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团结起来,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凝聚力。外界环境变化了,企业凝聚力也会随之变化。企业领导只有善于利用外部环境,才能使企业凝聚力长久不衰,不断增强。
6.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
通过长时间持续性的交往活动使成员发现共同的兴趣,增强相互之间的吸引力。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机会取决于他们之间的物理距离。
7.加入群体的难度
加入一个群体越困难,这个群体的凝聚力就可能越强。共同的竞争与心态背景以及共同经历增强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8.群体规模大小规模的大小
与凝聚力成反比。群体内信息沟通时凝聚力高,反之则较低。群体规模的增大,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困难,群体保持共同目标的能力也相应减弱。
9.群体成员需求的满足
成员对群体的依赖性,群体能满足成员的个人需要时,其凝聚力也会增强。在群体实现其目标时,凝聚力也会增强。
10.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
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对群体成员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进而影响到群体的凝聚力。只强调个人成功,对个人进行奖励,势必造成群体成员之间的矛盾。个人和群体相结合的奖励方式易增强成员的集体意识和工作责任,有利于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11.与外界分离的空间
群体与外部的联系,当群体受到外来压力时,其凝聚力会增强。
三、提高企业凝聚力的重要性及对策
(一)重要性
1.企业凝聚力与协同效应
企业的凝聚力主要表现在对企业成员的诱导作用方面。诱导即通过对企业成员的诱发、劝导,激发每个企业成员的积极性,以保证企业目标与个体目标的一致性。诱导的结果就是通常所说的协同效应,也就是1+1>2的效应,通俗地说就是两个单个的人团结起来创造的效益可以大于他们分别单独创造的效益之和。
2.企业凝聚力与生产效率
要使企业凝聚力与企业目标相一致,必须有一种作用力,使它得以规范化,这种作用力就是通常所说的管理能力。一个好的领导能够引导企业成员,使他们的合力方向朝向企业目标,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因此,不能简单地说企业凝聚力与生产效率正相关,只有在有一个好领导的前提下,它们才具有正相关性。
3.企业凝聚力与企业士气 士气就是对某一群体或组织感到满意,乐意成为该群体的一员并协助实现群体目标的一种态度,也就是一种团队精神。从这一点上说,企业士气与企业的凝聚力是一致的。一个企业士气旺盛,则企业凝聚力就强,就能较好地适应外界变化,处理好内部冲突;企业成员对企业及企业领导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企业的目标就得以实现。与协同效应一样,企业士气同样离不开企业管理者的正确引导。
(二)对策
1.加强企业成员之间的沟通
企业成员的沟通包括信息沟通与情感沟通。通过沟通,可以促使信息在成员之间的流动,使成员之间加强了解,增进友谊,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接纳,提高企业成员之间的相容性。成员之间沟通的方式很多,既可以通过公开的方式,如召开座谈会,也可以通过一些非公开的方式,如谈心等。
2.及时了解企业成员的需要,并尽可能给予满足
根据企业成员的生理需要,如对薪金、福利、良好工作环境的需要等,应结合企业的情 况,适当增加成员收入、缩短工作时间、定期进行体检等。根据企业成员的安全需要,如防止意外事故发生、职位保障等需要,应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本企业劳动保险制度、离退休制度、用工制度等。根据企业成员的社交需要,应开展经常性的各种娱乐活动,建立企业互助金制度等。根据企业员工的尊重需要,如对职称、地位、权力的需要,应建立健全人事考核制度、晋升制度、奖励制度等。根据企业成员的自我实现需要,应努力为其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以及继续学习的机会,安排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吸收其参加企业发展研究、制定计划等。当前,在电信企业不断加大改革力度的情况下,要增强企业凝聚力,企业领导就要在增强企业成员的归属感上下功夫。一方面,电信企业要充分利用实力雄厚的优势,多采用内部分流方式,尽量减少下岗人员;建立企业内部人才流动机制,做到人尽其才,充分调动企业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拉大在职人员的工资差距,使高收入者的积极性得以持久,使低收入者向高收入者看齐,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局面。另一方面,对下岗人员要做好安置工作,如资助部分资金鼓励下岗人员创办个体、努力为下岗人员创造再上岗机会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使企业成员增强归属感,积极支持企业改革,并通过自己的行动,为企业分忧解难,树立“我为企业,企业为我”的企业意识,进而增强企业凝聚力。
3.正确行使领导职能
领导是引导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某种目标的行动过程,是一种借助他人完成目标的过程。领导者要在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善于运用民主的方式、恰当的授权方式,给企业成员和各级管理者以参与企业管理、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了解被领导者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以避其所短、扬其所长,从而调动下属的积极性,达到增强企业凝聚力的目的。
4.加强企业规范建设、建立完整的员工奖惩制度
健全完善的企业规范,如考勤制度、奖惩制度、质量检查制度、财务制度等,是鼓励先进,约束落后,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公平是每个员工都希望企业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公平是使员工踏实工作;相信付出多少就会有多少回报;相信自身价值在企业中能有公正评价。使员工相信并真正体会到他们的付出和回报是公平的。建立员工激励制度,包括经济激励,权力激励和培训发展激励,对于优秀员工不但在工资、奖金、福利给予倾斜,还要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声誉,从而达到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目的。同时惩罚作为负激励的手段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好正激励手段。注意收入分配的公正性、合理性和激励性,要与员工的工作岗位、绩效、能力、贡献等联系起来,拉开收入档次,用量化的经济指标来衡量员工不同的能力和价值,在企业内部建立能力优先机制。
5.深化内部的分工,使分工更明确,标树外部强敌。
很多企业过分强调职权晋升,以此激发员工上进心,催化员工积极性,但不留神却产生误导,制造了好多的内部矛盾,无法调和。要么忍痛割爱,要么坐观矛盾激化,使团队涣散。其实,理智的企业引导必须使员工加强危机意识,真正的竞争来自于外部,只有团队内部上下同心,协调一致,争取企业的功绩,才留有个人空间,企业自身若得不到稳定发展,就不能满足员工的各种期望。当然,任何团队都无法保持永远的清洁。企业用人之道在于宜以德为本,讲究量身定做,品行优先,对待个人主义、消极思想者可及时警告,善利善导,仍不能促其矫正,则坚决予以淘汰。而对于不良品质者则立刻开除队伍,绝不姑息。
参考文献
1、彭宁:《领导三讲》,沈阳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
2、赵丁:《你是最棒的管理大师》,2004年5月,第一版
3、李宗红、朱洙:《团队精神:打造斯巴达方阵》,2003年1月,第一版
如何提高企业凝聚力(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