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商管理新型人才的培养
摘 要: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工商管理专业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十分紧密的应用性学科。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以及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市场化发展,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极大的挑战。无论是普通全日制教育还是成人教育,现行的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都较为陈旧,已不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要。因此,深化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和教学改革,探索出本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是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改革;创新型人才;
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动力。事实证明,创新也是经济发展的源泉,没有创新就没有新技术、新产业,经济发展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校是科技兴国的主力军,是我国科教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是知识创新和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又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
(一).是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
就国际形势的发展来看,第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第二个明显的特点是在主要发达国家的带动下,人类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和全人类的眼光,了解世界格局和热点问题,具有在世界范围内沟通和交往的能力,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是我国高等教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
从国内形势来看,首先,我国的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推行全面素质教育,是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首要要求;其次,中央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出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要求高校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还有,我国已经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高等学校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家长和学生对专业类型和知识构成的需要。以上三个国内方面的因素决定高等学校必须推行全面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并重,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教学制度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二、传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传统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承轻创新、重单一型轻复合型、研究型,已落后于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逐渐显现出众多新的矛盾和问题。
(一)、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空泛,缺乏针对性
国内大学对培养目标的阐述比较重视,在培养计划中一般都包括培养目标,有的还包括培养规格和要求及就业方向,但是现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近十年没有改变,整体上培养目标空泛,而且主要是专业技能目标却缺乏人文内容。同时,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性不强,即工商管理专业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生甚至中专生的培养目标并没有很大区别,从而导致各类毕业生共性趋同,特色优势不足,人才培养类型单一。
(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课程选择上的自主性弱和灵活性差
论工商管理新型人才的培养(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