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九十年代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全面推开以后,混合所有制就已存在,包括有些国企民企共同参与的行业,还有那些上市的国有企业,吸收了大量的社会资本,实际上都是混合所有制。
那么现在要发展的混合所有制跟十几年前的有什么区别呢?以前国企改制上市了,但是一股独大;或者成为股份制,但就股权结构来说,程度不够;更重要的是没有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从目前的混合所有制发展情况来看,的确存在“数量不少,质量不高”的现象。超过一半的国企已经实行混合所有制,但国企总公司基本上还是一家独大,这种情况在大的央企中更为明显。董事长由股东大会选举、总经理由董事长任命、重大决策实行董事会投票制等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还没有完全建立。
因此,以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混合所有制企业行为是当前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必然之举。产权清晰、股权明确、政绩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对国有企业而言,但是对混合所有制而言,不同形式的混合所有制,有不完全相同的现代企业制度,当然有其共同点。现代企业制度的多样化,有利于推进不同类型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三、九十年代国企改革的经验
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一次次解放思想、理论创新、积极探索的过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开拓创新,也需要从过去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汲取好经验、好做法。
(一) 明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经验表明,正确确定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和目标是国有企业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而这又以正确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和目标为条件。因此可以说,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依据。
(二) 改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
历史经验表明政企不分会带来许多严重后果。例如:第一,难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也难以成为真正的企业;第二,市场体系难以健康有序的发展;第三,宏观调控难以正常进行和顺利实现目标;第四,政企不分,为腐败提供了有利的土壤;第五,企业难以增强活力,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三) 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
坚持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应该始终坚持的方向,国有企业改革也不例外。30多年间,国有企业从政府行政机关的附属,逐步发展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与经营者,并在国内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发展壮大,呈现出较强活力和竞争力,关键在于始终坚持了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自主经营,通过市场竞争,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市场主体。在市场化改革中,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更是从体制和机制上强化了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增强其市场化运作的适应力和自觉性。
四、结论
做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出发,分析了九十年代的国有企业改革与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各自的特点与两者的不同之处,包括改革的环境不同、改革的目标不同、改革的动力不同、混合所有制的深度不同四个方面,并总结了九十年代国企改革中有益的经验,对国企改革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董泽. 试论国有资产管理的几个问题——以九十年代中期以来的国有企业改革为例[D].北京大学,2008.
2、一鸣. 国企改革新政的四大特点[J]. 宁波经济(财经观点),2015(10):14.
3、冷旭东. 国有企业政企关系改革探讨[D]. 厦门大学,2005.
4、郭一樑. 我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法律地位研究[D]. 南昌大学,2012.
5、杨结. 朱镕基国有企业改革思想研究[D]. 湖南师范大,2014.
6、王春杰. 朱镕基国有企业改革思想研究[D]. 外交学院,2014.
7、章迪诚.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制度变迁研究[D]. 复旦大学,2008.
8、许文哲.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几个基本问题探讨[J]. 职大学刊,1996(3): 18-24.
8、孝智,季六祥. 1978年以来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进程及效率评析[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1): 69-71.
10、张卓元.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30年:重大进展、基本经验和攻坚展望[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10): 5-19.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与九十年代国有企业改革的不同(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