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学生质量问题。专业,教育,学历与实际不能完全融合在一起,中国大大小小的大学,由普通大专到名牌大学,中下游高校占大多数,学生的基础可能有高有低,再加上有一些设施,教学质量和理念不是很高的普通学校的教育,导致毕业生的质量,素质也都参差不齐,有高有低,当然在某些程度上就会差强人意,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五)大学毕业生出现慢就业现象。打着“宁缺毋滥”的口号逃避就业,希望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而且现在家庭都不会很差,即使慢就业也不会造成经济负担,长期不就业,也不会对自己的生活造成太大的困难,所以很多毕业生不着急找工作,一直在挑工作,形成了就业难。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新思路
(一)正确认识自我,端正就业态度。我们不要一味地只想着招到更好,更完美的工作,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己不擅长,不喜欢的岗位即使做了,那结果也可想而知。我们要有一个对工作,对自己认真负责的态度,除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积累经验,同时不要盲目的攀比,对自己有一个清晰地认知,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事,不要急功近利,这样不仅会增加就业几率,还可以对自己今后的发展,工作幸福感以及终身的生活都会产生积极长远的影响。
(二)转换就业观念。只要现在大学生们不要只追求薪资,福利,从专业,地区,是否是大型企业的这些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让自己的就业适应于国家的发展,让自己的人生价值用于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的贡献上,而不是体现在一些攀比水平上。刚步入工作,都是年轻的,对工作没有经验的人,从基层做工作未尝不可,多积累经验,从基础做起,让自己的就业基础更加稳固,也好将来适应其他更多的工作。
(三)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结合到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根据学生成长和发展,将大学教育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分别确定工作重点,合理安排不同阶段就业工作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对大学生的职业做一些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准备,将就业指导渗透到教学中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也让学生了解所知所学所用的知识的发展前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教学形式上,多元化,生动形象,让学生能充分融入到所学的知识中。同时不要把就业指导课拘泥于课堂,理论知识,要采用多种形式,聘请一些优秀的教育或者学习人才与学生们经常性交流,还应注意网络资源的利用,组建网上论坛,让师生可以在网上进行探讨。
(四)企业要理性招聘,注重培训机制。企业要理性招聘,有针对性的对员工培训与教育,人尽其才,提供更大更多的就业舞台,合理有效的整合人力资源,有效地任用人才,活跃招聘气氛。企业除了应该注重自身企业文化和内部资源,更应该引进更多的新生力量培训出更多更适合其企业,更多专业技能优异,心理素质强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而不是盲目选择,浪费大量的人才。
(五)不断完善就业市场。要解决高校就业问题,政府要加对强经济的调控能力,对不发达的地区,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最大的支持与便利,采取一些措施鼓励大学生去这些地方就业。在完善就业市场方面,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企业体制性的问题。通过深化改革,对于那些影响学生就业的不公平政策、制度等要逐步的取消;各级政府对大学生就业的各种不公正公开的制度都要通通杜绝,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
四、总结
总之,我国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仍然很大,当然自愿与非自愿的方面都有,但是我们要对待不同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而不能一味地放任其发展,自身的态度,企业用人的思路,政府的改革都要一步一步加强,尽可能地改善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为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做更大的贡献。
五、参考文献
【1】范明,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M].北京:2006
【2】桑锦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百家号,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2017
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