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司债券市场监管的基本取向是不断完善公司债券市场监管法规,并严格依法监管。其监管的内容是对公司债券的发行、承销、交易进行规范,保证信息的充分披露,增强透明度,严防欺诈的发生;监管的手段是典型的集中监管,即政府依据国家法律积极参与公司债券市场监管,并在公司债券市场监管中发挥主导作用;而且,自律监管作为一种辅助监管力量,与政府监管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就我国而言,应放松对公司债券的利率限制,逐步推动公司债券发行利率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公司债券发行利率市场化意味着公司债券发行利率严格按照市场的供求状况及企业自身资信条件、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等因素来确定。把公司债券的发行利率水平与自身的偿债能力和风险挂钩,偿债能力强、信用级别高的企业利率可以定低一点,偿债能力弱、信用级别低的企业利率可以定高一点,实现“高风险、高收益”的原则;提高公司债券应有的供给弹性和价格需求弹性 。逐步放宽对公司债券发行主体的限制,降低企业发债的门槛,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开放债券市场,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国有企业发行债券融资。同时,大力培育商业银行、保险基金以及共同基金等方面的机构投资者。 此外,从市场化发展的方向来看,应当逐步放宽对债券募集资金使用范围的限制,走市场化道路,鼓励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来筹集经营所需资金。
(三)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充分的信息披露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极不完善,信息披露选择的方式、内容、时机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和虚假性,不能很好地揭示发债人的信用风险,一旦出现到期公司债券无法兑付的情况, 容易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公司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甚至有可能威胁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易于操作的信息披露规范机制,保证公司债券市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及时性,己成为我国公司债券市场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首先,应强化发债主体的信息披露义务,企业应更新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水平, 提高管理层的综合素质,并充分意识到信息披露是发债公司对债权人应尽的义务。其次,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健全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体系。再次,健全发债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不仅要求企业发债前进行信息披露,更要强调发债后的经常性信息披露以及重大问题信息披露。政府作为监管主体,不仅应监督发行人实行持续的定期披露信息,更要监督企业对于可能影响债券价格和还本付息的重大事件及时、准确、完整地公告。最后,建立信息披露责任机制,明确披露者对信息披露后果应当承担的责任,以法律的手段迫使企业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最大限度地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四)加决信用评级制度的建设
科学有效的信用评级制度可以减少发债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揭示风险,帮助投资者对发债公司的还债能力进行分析和判断。目前,我国的债券信用评级机构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债券评级结果往往不准确,难以作为投资依据。没有合格的资信评估机构,公司债券市场就不可能很好地发展起来。因此,如何发展客观、公正、尽责的中介机构就显得非常重要。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中介评级机构的监督管理和评级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规范资信评级机构,建立风险赔偿机制,落实评级机构对评级结果的经济责任和行政责任,加大中介机构违规的成本。评级机构对在评级过程中的重大遗漏、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对债权人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此外,还应建立有效的评级机构选择方法,可以考虑由债券的主债权人或受托人来选择评级机构,而不是由发行人选择。
(五)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塑造真正的公司债券市场发行主体公司债券市场能够规范化存在的一个前提是市场参与者必须具有清晰的产权制度,否则不可能形成有序的债券市场。从性质来看,公司债券是一种直接的债务型契约,是拥有独立财产的借款企业与债券持有者之间签订的表明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契约。对发债公司而言,它代表其按约向持券人支付本息的财产义务;对债券持有者而言,则代表其要求发债公司如约还本付息的财产权利。财产是实现公司债券约定的权利和义务的经济基础和法律基础。因此,拥有独立的财产权是企业发债的制度前提。我国公司债券市场是在传统的国有产权制度框架内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公司债券的主要发行者——国有企业并不真正拥有独立的财产权,不可能真正承担债券融资风险和融资失败的财产责任。要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必须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明确界定和充分保护产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 。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成为面向市场经营的主体。逐步取消单一控股权的国家所有制,代之以多元的所有权制度,实现财产权的分散化,改变国有企业的股权主体名为国有而实际相当于没有主体的现状,理顺企业与政府间的产权关系,使企业能以自己所有的财产作为承担发债责任和风险的载体,真正承担起债券融资的风险与责任,塑造真正的公司债券市场主体。只有这样,企业在做出发行债券决策时才具有内在的约束力,才会根据融资成本的大小及融资行为对企业资产价值的影响来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和相应的发债规模,加强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偿债问题,才会根据对自身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预测,选择不同的债券期限和本利支付方式等。
总而言之,加快发展我国公司债券市场改革现有市场中的不合理因素,对优化证券市场结构、提高资本市场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必须要警惕的是,如果在不具备完善的债券定价机制和评级制度的情况下,过度放开公司债券市场反而会加大投资者的风险,给资本市场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导致危机。因此,本文在借鉴发达国家美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经验,探讨了避免将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推人“管得过死放得过宽”的恶性循环怪圈内。通过完善公司债券市场监管体系、健全信息披露法律法规等措施,能有效破除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制度性障碍,促进其长远健康发展。
引文注释:
余黎峰.阻碍我国公司债券市场活跃的现实因素分析.河南科技,2011(08).17-19
王林.公司债券市场立法国际比较及启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3).27-29
苏华、王万里.对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思考.经营管理者,2009(23).29
徐祥龙.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困境及对策.北方经济,2010(23).18
屈文洲.借鉴国外经验 推进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深交所,2010(4).151-152
王怡婷.发达国家与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比较.北方企业文化,2010(18).86
郑中华.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原因及对策.财会月刊,2011(33).132-133
艾玲.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问题研究.商场现代化,2009(30).37
【参考文献】:
1.徐祥龙.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困境及对策.北方经济,2010(23).18
2.艾玲.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问题研究.商场现代化,2010(30).37
3.王怡婷.发达国家与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比较.北方企业文化,2010(18).86
4.苏华、王万里.对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思考.经营管理者,2010(23).29
5.初海英.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02).47
6.伍敬群.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综述.消费导刊,2011(02).156
7.屈文洲.借鉴国外经验 推进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深交所,2011(4).151-152
8.郑中华.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原因及对策.财会月刊,2009(33).132-133
9.余黎峰.阻碍我国公司债券市场活跃的现实因素分析.河南科技,2011(08).17-19
10.王林.公司债券市场立法国际比较及启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3).27-29
中国公司债券市场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