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小企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经营战略,从其制定要求来看就是使用机会和威胁评价企业所面对现在和未来的环境,用优势和劣势评价企业现状,进而选择和确定企业的总体﹑长远目标,制定和抉择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如何在竞争日趋激烈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求得长期生存和发展,如何能够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这已经成为当今中小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文章从我国中小企业所面对的经营环境分析,发展条件分析,市场营销战略分析,试图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战略 ﹑经营战略……
【正文】:
中小型企业量大面广,既是全球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量,也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生产力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小企业也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中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改革开放30年来,中小企业已取得十分辉煌的成绩,尽管这样,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中小企业还是存在融资难、人才缺乏、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缺乏、企业管理水平低、风险控制能力弱、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一系列不能忽视和回避有待解决的问题。正确分析中小企业所面对的经营环境,相对于大企业的优势劣势,关于市场营销战略的分析,对这些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中小企业所面对的经营环境分析
1.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的现实情况是,虽然数量多,但是其天生“底子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往往处于劣势。一些大企业在市场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小企业见缝插针,去发现那些被大型企业忽视或无暇顾及的细小市场,或拾起被别的企业遗忘的市场,开发和生产这些细小市场所需产品。当然中小企业也会受到大企业的排挤和制约,另外一些中小企业人员数量少﹑资本额小抗风险能力弱,同时还有组织管理﹑技术创新﹑信息资源不对称等方面的缺陷。但也因其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和市场容量相对较小,退出市场成本也随之较小,企业很容易进入和退出一个行业,而选择更有优势的另外行业,“船小好掉头”。中小企业员工人数少,组织结构简单,个人在企业中的贡献很容易被识别,因而便于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中小企业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资本追求利润的动力完全体现在经营者的积极性上。如今正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时期,中小企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日益频繁,是我国企业全面进入国际市场的关键时期,也是大量外资外企进入我国市场的时期,企业如何进行国际化经营,在全球市场化时代取得成功是关键问题。另外推动世界各国中小企业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中小企业在经营战略定位方面的现实情况是,制定营销战略似乎只是大企业的事情,中小企业甚少有清晰的战略,有的甚至没有。制定的中小企业也无暇顾及系统的企业经营战略性研究和实施,而竭尽全力解决企业如何的生存和员工的吃饭问题。这是由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造成的。国内大部分中小企业还谈不上有真正的企业经营战略,它们有的出于对地方资源的及时利用,有的源于短期的市场需求,制定出相应的一些规划,未从长远发展趋势考察,因此有相当的局限性、短期性和盲目性。即便有些企业已经或者说开始着手经营战略定位的研究,从战略思想、总体性谋划、制定计划上来看,定位的经营战略,根本无法适应激烈的、甚至残酷的市场竞争,昙花一现,即凋零。 一个合适的营销战略是企业的风向标,能更好地指引企业正确执行。如果把企业比作一艘帆船,那么战略就是目标,战术则是达到目标所应采取的方法方式,而对于没有目标的帆船来说,汪洋中的任何风都会是逆风。制定营销战略,是让企业通过对市场环境、法律政策、行业走势、内外部资源、品牌竞争力等的系统研究、分析和整合、优化,选择更好的发展方向和竞争方法。在制定时先要对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两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为制定一个合适的战略提供足够的依据和保证。从战略类型来看,分进攻型战略、稳健型战略和防守型战略。一般在初创企业、新产品上市、开发空白市场应该制定进攻型战略,抢先竞争对手占领市场,树立企业形象;由于现在的“变化”远远比“计划”来得快,稳健型战略还是大多数企业应该考虑运用的战略类型,一旦出现某些不利的政策改变或不可抗力的事件发生时,还能减少损失寻求新发展机会,说不定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增长效果;当环境不好、资源匮乏,企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能力都不理想的时候,企业可以考虑防守型战略,守住原有的市场和资产,等待情况好转,再开创新未来。
2.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机会分析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小企业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不仅安置接纳了大量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还吸收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村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缓解了就业压力,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经济的发展。 因此中小企业地位重要,作用重大。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在2010年中国(陕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上发表演讲时透露,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已逾1亿户,占中国企业总数99%,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60%,上缴税收接近国家税收总额50%,集中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中国,支持和发展中小企业是一项长期、稳定的基本政策。国家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大企业,同时也体现在中小企业身上,两者功能互补,缺一不可。发展与大企业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是提升大企业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大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帮助。大中型骨干企业体现国家实力,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则为经济注入活力。中小企业在繁荣经济、推动创新、扩大出口、增加就业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朱宏任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暨中澳中小企业博览会表示,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中国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始终坚持的作法,中国中小企业正面对进一步平稳健康发展的新机遇。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中小企业未来发展前景良好。在去年中博会期间,为帮助中小企业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年又制定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也进一步提升了中小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为中小企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今年前7个月,全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实现了增加值同比18,2%的较快增长。根据目前的政策表述,优化需求结构的减税政策将重点从中小企业减税和提高居民收入两个层面实施。从中小企业减税来看,在企业端,减轻中小企业税赋政策已经展开。例如,国税总局等3部委2009年12月底宣布,从2010年开始,小型微利企业还将获得一年期所得税优惠,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目前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是根据2003年《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以企业从业人员数、销售额、资产总额三项指标为划分依据。并根据不同的行业在指标上做出细微的区分。
以工业企业为例,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亿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争取年底前与社会见面,除原有的中型和小型企业外,将增加微型企业的划分。”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做如上表述。
朱宏任说,这种划型标准在后来的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如一些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时,资产和盈利能力占优的中型企业,获得了更多的政策优惠。新的划型标准倾向于定向支持,增加微型企业的划分,中小企业中的弱势群体——小型和微型企业应成为政府部门支持的重点。这对中小企业的弱势群体来说是件好事,因为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它们便会不适应。中小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弱势地位往往靠自身力量难以改变,必须靠政府政策加以调整。
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完全消散,中小企业在危机中是最容易受到伤害又最活跃的群体。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危机的另一面就是机遇,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市场环境的恶化,中小企业当中的强者生存下来,而没有学会应对危机的弱小企业将被无情的淘汰出局,这样就为生存下来的强者留出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待经济复苏时,市场需求大量增加,强者将是最大的受益者。所以,中小企业当务之急就是要活下来,活着就有希望。这也可看做是一场考验,总结经验,反思不足,下次再面对危机,我想已不足畏惧。像有一些家电企业就敏锐地发现了危机背后的机遇,不去做那些高风险,消耗资源的大型家电,而是在商品的节能、实用、便宜上下功夫。在卖场里,以见成效。高性价比的中、低端家电展位前人头攒动,而高端家电展位即使商品上贴有大大的打折条幅与诱人的降价金额依然是门可罗雀。很多家电企业还把握住了商机,推出一些迷你型小家电,单价相较大型家电便宜很多,而商家的利润率却并不低,销路也出奇的好。 关于企业经营战略问题的探讨——中小企业的经营战略(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