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成长为世界经济巨人,在这样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富士康借6C产业分工之力在行业内开枝散业,使集团将有机会在全球市场中挥师长驱、开疆拓土,成就霸业,并将使集团在科技研发、制造布局、市场通路建设等方面的营运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从而缔造出一个“长期、稳定、发展、科技、国际”的一流科技集团公司。
1.产业基础能力
关键零组件和精密模组的设计及快速模组制造服务。企业的实力根植于该企业的产业基础能力,在富士康的各项产业领域中,按照“核心企业→产业链→产业群→制造基地”的发展思路扩展,并都围绕着不断加强基础关键零组件和精密模组研发与制造能力的方向而努力。
2.产业发展方向
进行品牌与通路的整合、制造与开发的整合、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整合、消费市场主导需求的整合、SoC(单晶片系统)与关键机构零件的整合,并对全球竞争的整合做最适当的调整。打造出电子业界“最快的速度、最佳的品质、最具竞争力的成本、最具反应能力的弹性机制、最为周全的工程服务,并能提供商业伙伴最高的附加价值。”
3.全球布局分工
在中国,富士康制造基地遍布华南、华东、华北、华中地区。早期成立的深圳龙华、江苏昆山工业园区,已分别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和消费性电子专业生产园区、个人计算机连接器生产基地;继而在北京、浙江拓展无线通讯产业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在新材料、汽车零部件、半导体设备布局上,主要建立山西、山东、上海等研发制造基地;此外,新兴的光机电项目也在武汉光谷工业园展开。
在海外,欧洲捷克的富士康—帕尔杜比采制造中心是全球最大的PC系统组装厂;此外,富士康制造基地遍布英国、匈牙利、芬兰等国;在北美,富士康建立了休斯敦厂等近20个研发、生产、物流供应及维修服务网点。
为因应剧烈的变化,富士康将自行成长的策略转变为购并公司或工厂,以加速公司业绩的成长力道。至2002年,已强力携手全球信息技术产业的前十家龙头厂商,建立了产业布局完整、客户关系稳定、运筹服务健全的初步基础,在确保全球各基地水平分工及无时差合作的同时,强化了制造中心的垂直整合能力,全面配合国际客户对及时化、在地化和全方位的供应链服务的需求。
(六)企业扣动时代脉搏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归属感
1.环保政策
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企业如何贯彻制订符合政府的环保制度、善尽社会责任、确保生活环境质量,也成为企业能否成功永续经营的一大关键。
富士康作为世界一流的科技制造大厂,一直秉承“防治污染、持续减废、提供符合环保产品、节约能源、保护地球、务实经营绿色企业”的环境政策,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客户要求,有效管控原料、制程、出货等各环节,并通过持续改善活动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确保所提供之产品不含限制使用之物质,同时推动上游供应厂商向绿色供应链的转化。
作为社会环保责任(SER)的倡导者,自2006年3月开始,集团成立了SER人资运作(SER)专案组,负责人资运作(SER)的建立、维护和完善,并对员工全面进行SER知识培训,提升全员推行SER之意识。因为对环境保护不遗余力的贡献,富士康被深圳市政府嘉定为行为楷模。
2.福利回馈社会
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彼得•德鲁克在1954年得出结论认为,单纯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公司会忽视非常重要的领域,比如研究、培训和福利,只要它的竞争对手在这些领域倾注全力,就会轻易将它击败。因此,企业在发展自己的同时要不忘回馈社会,以显现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公益竞争力”,成为企业品牌的一部分。
富士康始终认为回报社会是企业的责任。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富士康主动参与慈善与公益事业,是医院、教育、养老、残障、贫困家庭、防洪救灾、希望小学、路政、环境治理、医疗救助等领域的积极捐赠者,大额捐赠惠及广东、西藏、贵州、山西、安徽等多个省份。仅2007年3月一周内,富士康就相继在深圳、北京、太原、昆山的工业园区举办大型慈善主题晚会,现场捐赠8100万元。据确切资料显示,富士康科技集团已向大陆慈善事业累计捐款7亿元人民币,为社会慈善事业作出了不一般的贡献,留下极佳的口啤。富士康一如既往地秉承回报社会的责任,不断从制度和操作面上持续加强对社会慈善和公益事业的投入,饯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堪为楷模,树立了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形象。
四、富士康公司成功关键因素的启示 关于富士康科技集团成功关键因素的分析(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