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富士康科技集团营运实务为基础,分析其在“适者生存”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中,如何打造超竞争平台,达成经营规模的快速成长,并迅速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关键因素,籍以总结出现代企业发展壮大须具备的竞争力要素。
【关键词】:富士康、核心、商业模式、创新、知识产权、企业文化、社会责任
【正文】:
富士康科技集团是台湾鸿海公司在大陆投资的专业研发生产精密电气连接器、精密线缆及装配、电脑机壳及准系统、电脑系统组装、无线通讯关键零组件及组装、光通讯组件、消费性电子、液晶显示设备、半导体设备、合金材料等产品的高新科技企业集团,创始人为现任总裁郭台铭先生。
自1991年至今集团年均营业收入保持超过50%的复合成长率,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连接器、电脑准系统生产厂商,并连续七年入选美国《商业周刊》发布的全球信息技术公司100大排行榜,蝉联2002年到2004年中国大陆出口200强第一名,自2001年起一直稳居台湾最大民营制造商,2003年度跻身为中国工业企业三强。目前,富士康科技集团产业正从3C(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往6C(3C+汽车零组件、通路、数位内容)扩展,经营形态正从制造向科技转型,各事业单位布局正从沿海往内陆、从中国往全世界扩散,同时兼具完善的员工培育机制、良好的上升空间和发展潜力以及充满爱心的企业文化。
一、富士康公司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
(一)发展历程
1974年,在台北土城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并于1985年正式创立FOXCONN(富士康)自有品牌;1988年,借中国改革开放之机进入广东深圳,开始在中国地区的创业历程;1992年,循邓小平同志南巡东风,于广东深圳设立富士康精密组件厂,建立中国大陆制造基地;1993年江苏昆山厂的开幕,标志着中国区制造重心布局的启动;1994年转投资立卫、陇华等电子公司的策略,为后续的稳健并购之路提供了最初经验;1996年兴建的龙华科技工业园,使集团公司产业根植大陆的决心更加显现;1998年,富士康作为集团企业首次进入美国商业周刊全球信息百强,在2005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已成为全球唯一连续五年入列美国商业周刊全球信息百强前十名的公司;2000年,随着出口订单的不断增加、得益于政府机构的大力支持,深圳龙华科技工业园纳入统一联网保税运作,成为中国首家保税工业园;2002年成为中国最大出口公司,并入列福布斯杂志(Forbes)全球500强企业。之后的几年,富士康集团更是如虎添翼,掀开在全球6C产业的快速布局,突出高端自主知识产权的掌握,经由“制造的富士康”向“科技的富士康”转型。
(二)现状
富士康科技集团现在是全球3C代工领域规模最大、成长最快、评价最高的国际集团,该集团旗下诸多子公司于亚欧的各大证交交易所挂牌上市,是大中华地区最大出口商、福布斯及财富五百强企业,其持有的专利数及每年的新增专利数在全球信息技术企业里名列前茅。
今天,富士康科技集团正从“制造的富士康”向“科技的富士康”转型,将重点发展纳米科技、热传技术、纳米级量测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绿色环保制程技术、CAD/CAE技术、光学镀膜技术、超精密复合/纳米级加工技术、SMT技术、网络芯片设计技术等,建立集团在精密机械与模具、半导体、信息、液晶显示、无线通信与网络等产业领域的产品市场地位,进而成为光机电整合领域全球最重要的科技公司。同时招集行业领先企业,经由“构建平台、并肩作战”的理念,共同建立全球创业平台。
二、富士康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若要在市场上立足,企业首先就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言,富士康独树一帜,卓而不凡。
(一)速度、质量、工程服务、弹性、成本 关于富士康科技集团成功关键因素的分析(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