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虚假信息披露者的违规成本,使违规者得到相应的严厉惩罚,受害者得到应有的补偿是证券监管者的重要任务,也是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一剂良药。目前,我国证券监管者对违规披露信息大都采取在报刊上公开谴责的措施,试想,有几家上市公司会在乎几句不痛不痒的谴责呢?本人建议监管一定要严字当头,否则就起不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处罚力度一定要重,否则铤而走险者会越来越多。
(二)全面提倡证券市场行业诚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部分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违规很大程度上与中介机构有关。证券市场除了上市公司以外,还包括诸多的证券中介服务机构,如投资咨询机构、财务顾问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等,而注册会计师又是上市公司报表审计把关的关键人物,所以中介机构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证券市场的职业道德教育不可缺少,全行业的诚信建设也必须加强。美国的财务报告体制一直被认为是全球最完善的,但是2001年12月美国最大的能源巨头安然公司宣布破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其破产金额高达500亿美元,投资者损失达到320亿美元。安然公司的破产除了会计准则存在缺陷以外,也和该公司长期做假账有关,同时审计部门也难辞其咎。
在我国,证券中介机构也是丑闻不断,影响最大的要数“中天勤”事件。2002年2月27日财政部对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做出行政处罚决定,鉴于中天勤事务所未能发现银广夏的严重财务问题,存在重大审计过失,严重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证券市场“三公”原则,违反了《中国注册会计师法》、《独立审计准则》等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基本准则,决定吊销签字注册会计师刘加荣、徐林文的注册会计师资格;吊销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资格,并会同证监会吊销其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2002年3月3日包括中天勤在内的5家会计师事务所(华伦、中联信、深圳同人及深圳华鹏会计师事务所)因违反执业规则,存在执业质量问题,或涉嫌欺诈舞弊案件等问题,这5家会计师事务所年检没有通过。
中天勤事件将行业“诚信”问题彻底爆光,中天勤引发的“诚信危机”问题事实上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弊端所在——上市公司不诚信。企业的“资本饥渴症”,使企业把证券市场看作是圈钱的机器,大量的资金没有去经营主业,而是把圈来的钱放回股市、炒作自己的股票。既然上市公司有“需求”,那么本来就被监管不严的会计师干脆“不做白不做”了。不管是会计师缺乏职业道德还是整个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不规范引发出的这一系列事件,都必须提倡行业诚信,建立一个健康有序的证券市场。全面推行证券市场会计师事务所的制度创新和市场化改革,强化审计服务的独立性,使其肩负起上市公司及时、准确、完整、公平地披露信息的责任。监管机构则要对中介组织建立更加科学的的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提高证券市场的公信力。
(三)尽快健全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国有股占绝对控股地位,董事会由大股东推荐选举产生,这样董事会就成了大股东的代言人。虽然最近几年开始实施独立董事制度,但独立董事目前也只是一种摆设,其影响力很小。经理一般也是由董事担任,监事也是也是由大股东推荐,股东大会基本上是一直通过。在这种法人结构下,互相制约就成了一句空话,重大决策几乎是大股东说了算。由于历史的原因,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二级市场股价的波动与非流通股无关,这样上市公司发布虚假信息、不及时披露信息等行为所造成的损失完全由流通股东来承担。从这一点不难看出,如果建立中小投资者对大股东的权力制衡机制,实现股权结构的分散化,能够起到约束经营者的行为。如果股权实现全流通,证券市场的股价波动与大股东息息相关,大股东就会努力去搞好上市公司的业绩,也会主动搞好与投资者的关系,自然就会及时披露公司的相关信息。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三一重工、紫江企业等四家上市公司作为第一批股权分置改革的试点公司,现在已经进入了全流通时代,非流通股东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其持有的股份,有步骤的增加流通股的比例,使股权结构更加合理。从2006年6月开始,相继有多家公司非流通股解禁,目前还没有发现这些公司在信息披露中出现违规的现象。
2006年6月19日,全流通时代第一只新股中工国际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虽然上市第一天股价最高被爆炒到50元,证监会和深圳交易所随后对公司和相关的中介机构迅速做了调查,但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并没有违规,相反,公司和保荐机构当天就发布了风险提示公告。实践证明,一个合理的、相互制约的法人结构完全可以做到信息及时准确的披露。
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还应建立独立董事制度下的审计委员会。目前上市公司经营呈现多元化趋势,专业性越来越强,公司治理方面也就需要专业化的队伍,通过董事会设立专业性的委员会来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审计委员会应该摆在重要位置。审计委员会及时向股东和债权人发布公正的会计信息,减少内部人和外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也是完善公司法人结构治理的良策。目前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中小投资者大都喜欢投机,持股时间相对比较短,除非被深度套牢,非常不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而机构投资者虽然有兑现盈利的欲望,但进行长期投资的机构还是多数。随着机构投资者队伍的扩大,他们积极参与上市公司的管理和监督,对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和信息披露质量很有帮助,我国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四)完善上市公司业绩预测信息披露制度
目前证券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业绩预测信息要求披露,主要是指上市公司的业绩同比增长或者下降50%以上要提前预告。而在实际操作中上市公司往往预测不准确,有的公司夸大未来的收益,有的公司在业绩公告前几天才发布预测信息,失去了提前预告的意义。由于预测业绩信息缺乏可靠的准确性,所以对预测信息的发布的规范就显得非常重要。规范的重点在于进一步细化规定,严格披露预测的假设和方法,要求公司披露经营期间对未来业绩预测不确定的因素。同时还应严格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盈利预测的历史数据和资料,要保证历史数据的可信度。 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制度缺陷及治理对策7(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