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断创新与发展,使品牌保持长久的竞争力。
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我国老品牌消失的原因有三:一是“自毁”,卖掉很有市场潜力的品牌;二是“他毁”,被假货击垮;三是“共毁”,合资、合作公司的低质量砸掉了老品牌的信誉。品牌是企业的生命,品牌的生命力决定企业的生命力,一家成功、成熟的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品牌意识,品牌要创新,即体制要创新,形象要创新,市场要创新,产品要创新,技术要创新,加大品牌的技术含量,提高其公众认知度,实现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有效整合。以创造企业最大的利润值。品牌是和经济实力相依存的。但无论根基如何深厚,品牌都是非常脆弱的东西,我们都曾经目睹过一些声誉卓著的公司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一落千丈,因为他们不在努力加强客户的忠诚度。所以,品牌形象定位一定要正确,正确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新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企业经营的最佳策略就是抢在别人之前淘汰自己的产品,这种把创新理论运用到市场营销中的新做法,要做到这一点,市场营销人员就必须随时保持思维模式的弹性,让自己成为新思维的开创者.创新的意义就在于先进,而不仅在于别人没有,而且一旦发现是一种新技术,就要及时捕捉,以免错过时机。
近几年,汽车行业在创新上有了一定的突破。例如,在美国新泽西洲有一家制造引爆器的市得利公司,发明了一种撞击瞬间膨胀的空气袋,可装置在汽车方面盘上,保护汽车驾驶人,当他们向美国通用汽车推销这种产品时,却因为不是汽车业的同行而遭拒绝。后来,日本丰田买下了它的技术,制造成本是50美元,而现在美国三大汽车厂--通用、福特、克莱斯所采用的空气袋,最低成本却在500到600美元之间。从这一案例中可见接受一种新产品时也要有一种很大的勇气,需要一个先进的、崭新的观念。有创新就会有发展,我们来看一下几个成功的汽车销售公司。福特是世界汽车产业的领导者之一,它做到了根据市场决定车价,再根据车价来决定成本,然后在这个指标下,设计、生产汽车,这也是一个很特别的方法,但是用了这个方法之后,福特逐渐占据了市场。通用走的路同福特也不同,它选择走了细分市场的道路,通用时世界上第一个搞票据贴现的,是世界汽车金融业的鼻祖,他帮助经销商卖车。看了这两个例子,我们都发现,他们都成了世界汽车业的龙头,他们的成功,在于他们把握了市场的规律,不断创新与发展,使品牌保持长久的竞争力。
4、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创建品牌文化。
21世纪的经济竞争,形式上是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其实质是知识的竞争、经营管理和体制的竞争,而更深层次是文化的竞争。品牌体现的是企业先进的文化理念。没有文化味的企业是缺乏生命力的。同样,文化品味低的产品也不会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要创名牌产品,首先要营造文化氛围;其次是运用文化内涵与市场营销,形成一种营销文化;再次是进一步形成先进的文化理念。企业在实施名牌战略的同时,还应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这是企业持久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可以通过“CIS”即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来塑造形象。一个完整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是由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和VI(视觉识别)三个方面构成,MI是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或观念,有人把它称为企业的“心”;BI是指企业在其经营理念指导下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统一的行为特征,是企业的服务质量、日常管理、竞争行为和对社会的责任体现出来,是企业品牌建设的核心,有人把它称为企业的“手”;而VI也称为企业的表情,是由企业的广告、商标、厂牌、文字、色彩和图案的结合,是品牌形象的外化,有人把它称为企业的“脸”。三者的统一将系统地塑造内涵丰富并且个性鲜明的企业形象,并运用整体的传递系统,将企业经营理念与精神文明及时地传递给广大公众,使公众对企业产生一致、持久的良好评价,出于爱屋及乌的心理,公众对企业推出的产品产生认同感和依赖感。
如上海汽车销售服务业的有个成功的例子:上海永达集团创建于1992年,在汽车销售服务产业中,永达已经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同时代理十几个国际知名汽车品牌、在上海市同行业中产业规模最大、经营网络最多、服务功能最全的汽车销售服务企业,在十几年中永达创建了有自己品牌特色的企业文化,引领业界。永达集团 “以服务赢得市场”的理念和“诚信追求卓越” 的企业精神,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坚持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多年来,该公司的经营管理业绩和社会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并先后荣获了“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著名商标”、“服务质量万里行全国先进单位”和“全国十佳汽车营销集团”等殊荣,它的成功值得同行借鉴。
(二) 企业品牌策略的选择
1、树立正确的品牌竞争意识。
随着对外开放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创立品牌、宣传品牌、保护品牌、发展品牌,走品牌之路已经形成了共识。但品牌的成长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一踏而蹴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整体规划,通盘考虑。结合当前实际,我国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与特点,在分析市场环境的基础上,制定出品牌战略,实施品牌工程,包括采取“发展拳头产品,巩固品牌;扶植新兴产品,创造品牌;开发尖端产品,培养品牌。”的战略方针来壮大品牌实力,拓展市场份额,树立品牌形象。
2、做好品牌定位工作,培养消费者的品牌偏好与品牌忠诚。
所谓品牌定位,就是根据竞争者现有的品牌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针对消费者或用户对该品牌的重视程度,强有力地塑造出本企业品牌与众不同的、给人印象鲜明的个性或形象,并通过一套特定的营销组合把这种形象生动地传递给顾客,影响顾客对该品牌的总体感觉。我国许多企业往往忽略品牌定位营销的重要性,定位不准确或个性不鲜明,总希望将品牌的所有好处都告诉顾客,似乎不如此就无法打动顾客,这种全功能定位策略往往是失败的。而国外许多知名品牌只突出几个方面的个性特征,如沃尔沃强调它的“安全与耐用”;菲亚特诉说“精力充沛”;宝马则为“驾驶乐趣”。
品牌是竞争力的综合表现。品牌偏好与品牌忠诚的建立是品牌树立的前提,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它需要企业有良好的市场信誉与道德规范作保证, 同时还要有保持对消费者AAU (消费者对品牌的知名Awareness ,态度Attitude , 使用状况Usage , 的缩写) 进行追踪调整的能力。因此, 建立顾客信息反馈系统, 不断搜集消费者偏好变化情况, 了解顾客对品牌意见, 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就显得十分必要了。顾客对企业品牌的忠诚是长期累积的结果, 并非一日之功, 可口可乐品牌树立有100 多年历史,万宝路形象风靡全球有40 多年, 均得益于企业执行长期营销策略的结果。而消费者对品牌的深刻印象也只有经过长期一致的营销活动, 才能产生满意和接受。
3、注重品牌形象与企业形象。
注重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至关重要的就是品牌设计的环节。品牌设计是一门艺术。既要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 又要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除产品功能、质量、包装、造型设计是关键外, 商标设计也很重要。通常, 具有美感, 文化内涵丰富, 简洁醒目,易于传诵, 构思精巧, 能超越时空, 并朗朗上口的品牌最易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品牌设计往往要体现出企业宗旨和核心价值, 但其立足点大多根植于企业优势、消费者特点、同行比较这三维坐标。
4、采用多种品牌竞争手段。
我国企业目前大多处于成长阶段,品牌实力较弱,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这是勿庸置疑的事实,但根据行业、市场和企业资源状况,趋利避害,消除不利影响,不失为明智选择。如可以与具有知名品牌的境外公司合作生产,借壳上市。当时机成熟时,再推出我们自己的品牌;收购国外有影响力的品牌或公司,消除其对本地品牌或公司的威胁;重新界定品牌形象,避免在同类产品竞争中发生冲突;利用名人为品牌作保证,加强品牌宣传;加强品牌联合用两个或多个品牌, 有效地组成协作联盟,提高自己品牌的社会接受力,效果比单独走出去好得多;重视品牌营销创意和售后服务,以达到品牌轰动效应和强大冲击力;实施多角化经营,多品牌策略;事实宣传造势策略等。
四、 我国汽车行业的品牌发展和现状以及品牌战略与策略选择之探讨
(一)、我国汽车行业的品牌发展和现状
根据品牌的所有制结构,我国汽车品牌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80年代以前独立的国有品牌阶段;1981-2000年以合资品牌为主的阶段;2001年至今,国有品牌、合资品牌、进口品牌的混合阶段。这三个阶段中有两个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由于合资引进,品牌进入成长阶段,发展迅速。从表面上看,合资品牌发展良好,市场繁荣,但因忽视了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自主开发能力的培养,国有品牌大幅下降(数量和质量),实质上是汽车产品增多,而没有注重品牌的培育,是一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做法;第二个转折点:由于加入WTO,汽车市场全面放开,有更多的国外企业涌入,大量的进口品牌和合资品牌对本来就处于弱势的国有品牌造成了冲击,在成长发展阶段积累的隐患逐渐显露出来,如何保护和打造国有品牌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我国汽车市场整车真正形成自主开发能力的寥寥无几,大多数厂家采取仿制或者引进。主要生产厂家如一汽集团、东风集团、上汽集团和广州本田等大多与外商合资或合作,国产品牌“改换洋装”,几乎成了外国品牌的天下,本土品牌仅存“红旗”等有限几个,国产品牌正在销声匿迹。到1997年我国汽车工业利用外资达14亿美元,“桑塔纳”、“富康”、“夏利”等品牌的国产化率已达70%以上,但品牌都不在中方,我们看到的只是越来越多的“洋品牌”占据国内市场。汽车企业普遍缺乏创造品牌、保护品牌、发展壮大品牌的品牌意识。
我国汽车行业的品牌现状与战略的探讨(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