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的股票市场正在经历第五次制度变迁,对以往的股票市场监管理念、监管模式,政府角色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回顾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及监管模式的变迁历程,集中分析了中国股票市场在信息披露,法律法规体系及政府干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行的改革建议,以期可以构建一个完善的股票市场。
[关键词]:股票市场监管 制度变迁 信息披露 法律法规体系 政府干预
[正文]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我国股票市场从1990年12月沪、深两交易所成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统计,目前沪深证交所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40%,通过股票市场融资相对于间接融资的比重达到了15%,由此可见,中国股票市场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股票市场还是一个发展中的新兴的市场,其中还存在着很多的大大小小的问题,操纵市场、内幕交易和欺诈投资等违法违规行为经常发生。这些问题的产生又都或多或少同政府对这个市场的管制和干预存在着联系。现在,中国的股票市场正在经历第五次制度变迁,对以往的股票市场监管理念、监管模式,政府角色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并且随着我国加入WTO,股票市场将会逐步取消对外国投资者的限制, 我国经济将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深的层次上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如果我国的股票市场不能够很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就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监管问题,对于强化政府的监管职能,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构建一个有效的股票市场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 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及监管模式的发展历程
(一) 中国股票市场制度的变迁
回顾中国股市十几年来的发展历程,其一共经历了五次制度变迁,对于这几次的制度变迁可以分别用五个关键词来描述:建场、立法、集权,清理和接轨。
从1989年至1991年可以看作中国股票市场第一次制度变迁。这是中国股票市场的起步阶段,股票发行仅限于少数地区的试点企业。股票开始发行时,许多企业出于缓解资金短缺的需要,自发的开始以股票方式直接向社会筹集资金,被称为“灰色场外交易市场”。随着发行股票数量的增加,政府推出了柜台交易。但二级市场的兴起主要是在上海和深圳这两个改革试点城市,交易网点少,手段落后,交易极不方便。民间的灰色交易市场利用柜台交易的差价、低效和政府正式规则的不完善生长起来,屡禁不止,黑市交易的繁荣。深沪证券交易所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筹建起来的,二者的成立体现了政府的改革意向,加快了全国证券化市场的建设步伐,显出了浓重的政府支持色彩,股票市场得到官方的正式承认。
从1992年至1995年是中国股票市场第二次制度变迁。由于1992年中国进入股份制改革和股票市场的全面制度化阶段。政府开始推动股票市场的立法建设。1993年5月14日,国务院颁布《股票发行与交易暂行条例》,取代地方当局的地方性监管法规,这是中国第一部正式的全国性股票市场法规,令证券市场的非法现象大为减少,集中统一的中国证券市场开始形成,但这一次变迁的不足在于锁定了中国证券市场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路径,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加大了今后解决这一问题的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拖延了中国证券市场进一步规范化的进程。 中国股票市场的监管分析(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