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将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养老保险的需求,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状况形成尖锐的矛盾。
老龄化是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老龄化进程的快慢取决于生育率下降和平均寿命提高的速度。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从1949年的35岁上升到目前的70岁,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计划生育,效果十分显著,成为世界上生育率下降最快的国家。1997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0%,标志着中国已进入老年化国家的行列。人口老龄化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养老需求加大。由于计划生育重点在农村,农村的独生子女户,特别是独女户和双女户在大幅度增加,“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在逐渐形成,目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内,还将继续出现的农村大批年轻劳动力离开他(她)们的父母向城市流动和转移,使原本子女就少的家庭,养老变得越来越困难、养老的需求加大。近些年由于农村年轻人生活观念的改变,以及受土地和宅基地分配方式的影响,农村中子女与老年人分户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这预示着家庭将趋于小型化。因此,未来中国人口的老龄化问题的重点是在农村而不是在城市,农村的养老问题将会比城市更严重、更迫切需要解决。
(四)城市、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差距明显,不利于化解中国整体社会风险。
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农村居民面临的主要是农业社会的社会风险,但由于具有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共同分担机制,个体风险相对较小,同时传统的靠子女赡养老人的家庭抗风险机制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农村居民很少面临失业、疾病、养老等社会风险的重大挑战。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农民面临的社会风险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由农业社会的社会风险转变为工业化社会下的社会风险。农民开始同样面临工伤、失业等工业化风险,但农村却没有建立和城市里一样的抗风险机制。根据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4年发布的《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从这个报告的通篇内容来看,这些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根据城市居民的特点来设计的。应该说,当前中国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框架已基本成型,正进入一个逐步健全和完善的阶段。相比之下,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城市有着巨大的差距,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基本上是空白的,而农村居民却和城市居民相比,面临着共同的社会风险,抗风险的机制却相对贫乏,抗风险的能力又非常弱,这三种因素综合一起,农村居民面临着巨大的社会风险。
中国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社会风险综合评估
项目 城市居民 农村居民 总体判断
面临的社会风险 工业化社会的各种社会风险:工伤、失业、疾病、养老、教育、公共卫生、住房等 工业化社会的各种社会风险:工伤、失业、疾病、养老、教育、公共卫生、住房等 面临共同的社会风险
抗风险机制 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涵盖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方面 基本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保险只在部分地区试点;社会救助制度很不健全;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资源严重缺乏;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住房福利等还是空白 农村居民明显弱于城市居民,缺乏有效的抗风险机制
抗风险能力 收入水平较高;金融资产总量和人均值都较高;再分配制度比较完善,受保障程度高 收入水平较低;金融资产拥有量较少;在收入再分配制度中处于不利位置,受保障程度低 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有较大差距
综合评估 基本能有效抵御社会风险 难以抵御面临的社会风险 农村居民处于明显弱势地位
二、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农村的养老方式还遵循以家庭保障为基础和主体,辅之以集体供养、群众帮助和国家救济的原则,使农村各类老年人都能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安度晚年。家庭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赡养父母无论从伦理道德还是从法律规范上讲,都是儿女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1996年10月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老年人赡养的权利做了明确规定,使家庭养老再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得到确认。在农村,家庭养老仍然是保障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形式。具体形式主要包括:老年人靠自己的劳动和以往收入的积累来自养、靠子女供养、配偶供养和其他直系或非直系亲属供养。除家庭供养之外,农村基层组织对“三无”老人,包括无依无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孤寡老人实行“五保”,即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集中在敬老院供养,进入敬老院的老人,由他所在的村组织根据规定交给敬老院一定的粮油和现金,从乡镇企业收入、乡村提留和地方财政划拨一部分经费给予补贴;另一种是分散供养,它是由村级组织负责,由邻里照顾。还有些地方实行承包供养,乡村给承包户一定的承包费。也有的地方通过给承包人多分责任田的办法,帮助老人获取基本生活资料。虽然以上几种养老形式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现实的农村养老负担,但很多是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并未得到充分的保障。因此,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于缓解农村老龄化的压力,安定广大农民的生活,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