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个人收入逐步向多元化发展,其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本文拟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居民之间、行业之间和农村等几个方面介绍我国个人收入差异的现状,结合一些具体的实例来分析造成这些收入差异的原因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以及今后为减少收入差异政府所应采取的财税措施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个人 收入差距 成因 对策
【正文】: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财政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此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特别是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异、教育不公等原因,使个人收入差距明显扩大,造成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以上问题的存在,实质是对财富占有不均及收入分配不公的集中反映。如果不对这一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变,必将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给社会的长治久安带来隐患。
一、个人收入分配的现状
(一)从基尼系数看居民之间收入差距
1、基尼系数的概念
二十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如下图所示),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则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则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0~1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就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就越大。
2、基尼系数的意义
根据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在0.2~0.3范围内表示比较平均;0.3~0.4范围内表示相对合理;0.4~0.5范围内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标准是:基尼系数在0.3以下为“好”,0.3~0.4之间为“正常”,超过0.4为“警戒”。一旦基尼系数超过0.6,表明该国社会处于可能发生动乱的“危险”状态。
3、我国的基尼系数
根据世界银行测算,我国人均收入1978年的基尼系数为0.33,这说明当时我国属于个人收入差距比较小的国家,而到1995年基尼系数达0.445,1998年更是上升到0.456,不仅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中等合理差距水平,而且也超过了美国1990年家庭收入0.43的基尼系数。由此可见,个人收入的差距在明显扩大,并且呈继续扩大趋势(以2003年度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每年全部收入为例,如下表),这种状况正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增长和稳定,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表1 人均收入(2003年)
项目 调查户数 比重(%) 平均每户
家庭人口 平均每户
就业人口 平均每人全
部年收入(元)
最低收入户 4783 9.96 3.40 1.35 2762.43
低收入户 4849 10.10 3.28 1.53 4209.16
中等偏下户 9691 20.18 3.13 1.58 5705.67
中等收入户 9663 20.12 3.03 1.65 7753.86
中等偏上户 9615 20.02 2.87 1.61 10463.66
高收入户 4767 9.92 2.76 1.57 14076.07
最高收入户 4660 9.70 2.68 1.62 23483.95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
(二)地区差异造成个人之间收入差距
1、东中西部之间的收入差距 我国个人收入差距的财税对策研究(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